南海寄归传
书名。全称《南海寄归内法传》,简称《寄归传》。唐义净撰。四卷。咸亨二年(671),义净由广州乘波斯船往天竺(印度)求法,历二十余年,游三十余国,于证圣元年(695)回国。途中暂住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二年余,从事译述,著有此书。天授二年(691)沙门大津回国,将此书与其他著译先行寄回中国,故名“寄归”。本书起于“破夏非小”,止于“古德不为”,凡四十事,记述求法游历各地时见闻,印度及南海诸国宗教概况,为研究印度、南海古代史、佛教史的参考资料。
书名。全称《南海寄归内法传》,简称《寄归传》。唐义净撰。四卷。咸亨二年(671),义净由广州乘波斯船往天竺(印度)求法,历二十余年,游三十余国,于证圣元年(695)回国。途中暂住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二年余,从事译述,著有此书。天授二年(691)沙门大津回国,将此书与其他著译先行寄回中国,故名“寄归”。本书起于“破夏非小”,止于“古德不为”,凡四十事,记述求法游历各地时见闻,印度及南海诸国宗教概况,为研究印度、南海古代史、佛教史的参考资料。
1854—1921近代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曾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学成归国后任天津北洋水师堂总教习、总办,执教达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目睹国势
科举考试用语。为科举考试出题方式之一。明清以八股取士,所出试题均出自四书、五经。如以某书某章或某节内择取数句命题,则为数句题。
朱元璋夺取元都的一次战役。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命诸将进取元大都(今北京)。闰七月,大将军徐达等会师临清,率马步舟师循运河北上,进至通州(今北京通州区)。郭英乘大雾布伏兵于道,自率精骑三千直抵
元末人。大宋红巾军将领。至正十六年(1356)九月,与崔德领兵攻破潼关。次年春,克商州(今属陕西)、蓝田,直趋京兆(今西安),分兵攻同(今大荔)、华(今华县)诸州。二十一年五月,兵败降元。
守护陵园冢祠,亦指守护陵园冢祠的人。汉制,皇帝、皇后以至诸侯王、列侯死后,都得立庙或起祠堂,并徙民户若干,置县邑或陵园,以尽守护和岁时祭祀之责。守冢户数,视死者生前地位而定。诸侯王一般为三百家。功臣有
仫佬族古称。
官署名。明洪武十七年(1384)始置,为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设令、丞、奉御等官司之。掌理御用仪仗、辇辂、舆帐、裀褥之张设。二十八年更定职秩,设正四品太监一人为主官,下设左、右少监各一人,左、右监丞各一
官署名。元代置,秩正三品,设于文宗天历二年(1329),掌修建大承天护圣寺,置官八员,隶太禧宗禋院。至顺二年(1331),改隆祥使司。
37—111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字叔陵。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称当世名儒。初为督邮功曹。章帝建初元年(76),以对策高第除议郎。先后任新野令、青州刺史、赵相。门生就学者常
书名。明丘濬撰。一百六十卷。作者以南宋真德秀《大学衍义》缺治国政绩之论,乃博采群书以补之。是书集儒家治国平天下言论之大成,且论及明代政事得失。分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国用、明礼乐、秩祭祀、崇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