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司
官署名。西夏始设,掌管佛教事务。有僧众功德司、护法功德司、出家功德司,设正使、副使为正副长官。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置,又称功德使司、都功德使司。秩从二品,掌奏帝师所统僧人及吐蕃军民等事,并经管内廷作佛事。设功德使及同知为正、副长官。三十一年罢。大德七年(1303)复立。天历二年(1329)再罢,以所掌事归宣政院。至顺三年(1332)复立。顺帝至元元年(1335)罢。
官署名。西夏始设,掌管佛教事务。有僧众功德司、护法功德司、出家功德司,设正使、副使为正副长官。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置,又称功德使司、都功德使司。秩从二品,掌奏帝师所统僧人及吐蕃军民等事,并经管内廷作佛事。设功德使及同知为正、副长官。三十一年罢。大德七年(1303)复立。天历二年(1329)再罢,以所掌事归宣政院。至顺三年(1332)复立。顺帝至元元年(1335)罢。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御正中大夫属官,员二人。正三命。掌皇帝祭祀、临朝、出巡所用服冕。下设司服中士以佐之。隋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理市场税收,调节货物供求。
见“德圣”。
?—420十六国时西凉国君。公元417—420年在位。字士业,小字桐椎。西凉主李暠次子。从父起兵反北凉段业。庚子五年(404)立为世子。曾帅骑破北凉军,擒其将沮渠百年。建初十三年(417)嗣位,称大都
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西南。春秋齐地。《左传》成公十七年(前574):齐国佐杀庆克以谷叛,“齐侯与之盟于徐关而复之”,即此。
唐总章元年(668)置。以境内乌雷洲为名。治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乌雷。上元二年(675)为陆州治。北宋开宝中省入安远县。
官名。唐肃宗以后置,为观察使属官,奏请有出身者及六品以下正员官充。五代沿置,宋初观察州置,掌助理郡政,选士人充。元丰改制定从八品,崇宁二年(1103)重定选人官阶,换承直郎。南宋临安府复置,助理本府政
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太平天国时,为天京南路要隘。清同治元年五月一日(1862.5.28),曾国荃率湘军进攻秣陵关,太平军守备未严,清军掩至,守关军举关降,即此。
官爵尊卑的等级班次。《史记·商君列传》:“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司马贞索隐:“谓各随其家爵秩之班次。”
西周人。闳氏,名夭。相传原以捕猎为业,周文王闻其贤,用以辅政。纣囚文王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他以美女、重宝赂商纣,使文王得释。武王伐纣灭商后,受命修整扩大比干之墓,以安抚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