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关西八卫

关西八卫

明代设置在嘉峪关以西的八个卫所,即哈密卫、赤斤蒙古卫、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罕东卫、罕东左卫、沙州卫。因沙州卫与罕东左卫相继设于同一地区,故又称关西七卫。其分布地区,西与吐鲁番接,东至嘉峪关,北起巴里坤、马鬃山,西南至今且末、若羌,南至青藏交界之昆仑山。各卫统治者多为蒙古族,所属部落的民族成份复杂,有蒙古、撒里维吾尔、维吾尔、藏族等。明政府以哈密、安定两卫首领为王,其余皆授都督、指挥等职,并给以金牌,准其每岁以马易茶。除哈密外,其余各卫以游牧为主。正统以后,各卫逐渐废弃。

猜你喜欢

  • 度竿

    测量器具。长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随其分向远近高下。其竿以*照板映之,眇目视*水平三浮木、齿及照板,以度竿上尺寸为高下,递而往视,尺寸相乘,山岗、沟涧水之高下浅深皆可以分寸度之。

  • 玉堂荟记

    书名。明末清初杨士聪撰。四卷。士聪,字朝彻,号凫岫,山东济宁人。崇祯进士。官至谕德。是书成于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载录崇祯十余年间时局朝政,物态人情,于周延儒、薛国观、温体仁、王应熊等门户倾轧

  • 皇太后

    皇帝母亲的尊号。《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惠帝即位,始尊吕后为皇太后,后为历代所沿称。亦省称为“太后”。

  • 易米折银

    清代漕项之一种。每改兑米一石又征耗米二升,每升折征银五厘,谓之二升易米折银。解仓场通济库,供转运脚价之用。仅实行于江苏南部各府州县和浙江、江西、安徽等省。

  • 班智达

    梵语音译,意为学者。古代印度对通过“五明”者的称号。五明,一作五明处,即五门学问。有大、小五明之别,大五明为内明(佛教哲学)、因明(佛教逻辑)、声明(释字、训诂)、工巧明(工艺技术)、医方明(医学)。

  • 唐宋派

    明后期文学流派。以归有光、茅坤、唐顺之为代表。倡唐宋八大家之文,改变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偏见,对明后期文学发展有一定影响。

  • 祁射子

    即“射子”。

  • 克林德

    1853—1900德国人。陆军出身。男爵。少时曾习中文。清光绪七年(1881)来华。九年任驻广州领事馆翻译,后任使馆参赞、代办。二十二年充驻墨西哥公使。二十五年继海靖为驻华公使。次年五月十八日指使卫兵

  • 分巡道

    见“道⑥”。

  • 玉府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玉府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属官,正三命。设玉府中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