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儒考略
书名。明冯从吾撰。四卷。记元代学者八十二人,每人一传。大抵以《元史·儒学传》为主,旁采其他志乘,根据学术成就大小,有大笔特书者,亦有简记附传者。元儒讲学著作,极少传世,亦无汇集诸家明其传授之著作。作者搜集资料,勒成本书,可略见元代学术梗概。然体例颇丛杂,名姓往往乖舛,系严谨不足疏于校雠所致。
书名。明冯从吾撰。四卷。记元代学者八十二人,每人一传。大抵以《元史·儒学传》为主,旁采其他志乘,根据学术成就大小,有大笔特书者,亦有简记附传者。元儒讲学著作,极少传世,亦无汇集诸家明其传授之著作。作者搜集资料,勒成本书,可略见元代学术梗概。然体例颇丛杂,名姓往往乖舛,系严谨不足疏于校雠所致。
官署名。元至大四年(1311)置。秩正三品。掌皇帝营盘纳钵及标拨各投下草地,兼理有关词讼。领以太卿一员,下设太监、少监各二员,由奴都赤担任。监丞二员,以流官充任。
书名。清李聿求撰。二十四卷。成于道光十三年(1833)。有海盐朱氏旧藏原稿本、1933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浙江图书馆藏原刻样本、上海图书馆藏商务印书馆影印底本、浙江古籍出版社明末清初史料选刊本。专记南
即“司法参军事”。
官署名。唐宋皆置,掌抚慰周边,缉宁外寇。唐置都护一员、副都护二员,另有长史一员、司马一员以及录事一员,功、仓、户、兵曹参军事各一员,参军事三员。北宋有安东上都护府,领幽、易、涿、檀等十四州,上都护缺而
书名。近人梁启超撰。共四篇,即《百日维新》、《政变前纪》、《政变正纪》和《国士列传》。全书内容与《戊戌政变记》略同,但删去《废立始末记》、《政变后记》和三篇《附录》,而《国士列传》部分则与其《殉难烈士
1328—1398即朱元璋。明王朝创建者。公元1368—1398年在位。幼名重八、兴宗,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少时为人佣耕放牧。元至正四年(1344),因旱灾瘟疫,父母、长兄皆
在今朝鲜江原道安边郡。本西汉不而(一作不耐)县治,东汉建武六年(30)后为人所据。 《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魏正始六年(245)俭征高句骊,“铭不耐之城”,即此。
①爵名。晋、南北朝、隋、唐、宋常为开国县伯简称。金置,位郡侯下,正、从四品,章宗改郡伯。②官署名。西魏、北周置,属地官府民部。以县伯中大夫为长官,掌本方事务。下设小县伯下大夫、小县伯上士、小县伯中士以
与一作峪。金置为上京路所辖边区地方建置。金初置万户,承安三年(1198)设节度副使。治今黑龙江克东县西北金城乡古城村。遗址犹存,曾出土“蒲峪路印”铜印一颗。辖境约当今黑龙江北部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流域。
即“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