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佛性

佛性

梵文Buddhata的音、意合译。佛教名词。“佛”者,觉悟之谓,指众生所具有的觉悟之性,故名。小乘不认为众生可以成佛;大乘则以宣传众生可以成佛为目的。《大涅槃经》二十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中国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对佛性提出种种见解,东晋竺道生认为,佛性为众生本有之性,一阐提人(指丧尽善根者)是众生而非木石,其有佛性乃理之必然。此论曾引起长期争辩。隋唐间吉藏和湛然进而提出“无情有性”,认为即使没有“情识”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亦皆具有“佛性”(《大乘玄论》卷三),视“佛性”为永恒的精神实体,故又称“真如佛性”。

猜你喜欢

  • 金帐

    一作金斡耳朵。钦察汗的宫帐,领地在钦察汗国西半部,乌拉尔河以西之地。

  • 左司侍郎

    官名。即尚书左丞。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因避讳改,后唐同光元年(923)复名尚书左丞。

  • 深泽县

    西汉置。治今河北深泽县。属中山国。东汉省入南深泽县。北魏改南深泽县置深泽县,治今深泽县东南故城。北齐省入安平县。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徙治今深泽县。属博陵郡。唐属定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省

  • 中国革命史

    书名。清末苏生著。十八章。主要记辛亥(1911)武昌起义事,兼及是年三月革命党人广州起义和四川保路风潮概况。始于三月二十九日(4月27日),止于九月四日。附有汉口战地大势图及其他图片若干。有宣统三年(

  • 朱瑾

    867—918唐末五代宋州下邑(今河南夏邑)人,小字愍哥。早年随堂兄朱瑄居郓州(治今山东东平西北),补军校。僖宗时,袭取兖州(今属山东),拜泰宁军节度使,与朱温攻战十余年。乾宁四年(897),为朱温将

  • 窠阙

    宋铨选术语。指因官员离任、死亡、致仕等而空缺的职务,由吏部等人事部门铨选填补。

  • 前秦武惠皇帝

    即“苻洪”。

  • 刘惔

    约314—约349东晋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真长。少与母寓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家贫,织芒��为生。为王导器重。娶明帝女庐陵公主。善言理,会稽王司马昱为宰相,与王

  • 彩仗

    清代妃、嫔出入车驾之通称。彩陶 陶瓷名词。泛指坯体上有红、黑、赭、白等彩绘图案的陶器。在已成形的陶坯上,用不同的彩料绘画,然后烧成,色彩不易脱落。另一种彩陶,其表面的彩绘在陶器烧成后加画,称为彩绘陶,

  • 湘绮楼日记

    书名。清末王闿运撰。三十二册。叙事起自清同治八年(1869)迄于1916年,间有年月阙记者,极少涉及政事。有1927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