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

学校名。清同治元年(1862)七月恭亲王奕訢等奏请在北京设立,以培养翻译人才为主要目的。隶属于总理衙门。初仅设英文馆,次年增设法文馆和俄文馆,将乾隆时所设俄罗斯文馆并入,后添设德文馆、东文馆。六年设算学馆。教习多为外国人。学生专取正途人员包括举人和恩、拔、副、岁、优贡生,及出身于此的五品以下京外各官,以三十岁为限。素常讲求天文、算学,愿入馆学习者,则不限年纪。学制八年。以外语作必修科,各国地理和史地、代数学、化学等课程分途讲求。礼拜休业时添习汉文或试作论策、翻译照会。考试分月课、季考、岁考。每三年大考一次,优者授以官,劣者降革留馆。校务初由提调主持,另有副提调、教习、助教若干。后设总教习,丁韪良任是职近三十年。学生人数始为十人,渐增至一百二十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同文馆解散,二十八年定议并入京师大学堂。

京师同文馆

猜你喜欢

  • 子驷

    ?—前563一称公子騑。春秋时郑国人。郑穆公之子。郑成公十四年(前571),执国政。周旋于晋、楚二强之间。郑僖公五年(前566),随僖公参加晋主持的之会,因不得僖公礼遇,遣人刺杀僖公,

  • 札里赤

    官名。蒙古语音译。蒙、元为怯薛执事之一。蒙语“札里”意为圣旨,“赤”意为者。“札里赤”意为书写圣旨者,掌书写大汗、皇帝的口述圣旨。

  • 俸户

    五代后汉及宋初为州县官及部分中级以上官员配置的负责将其俸禄中的实物转换为现钱的民户。又称回易料钱户、回易料钱俸户。选充俸户者,除两税外免除其他赋役。太平兴国元年(976)废。

  • ①官称。(1)同“帅”。军队主将。(2)东宫武官。秦汉詹事属官有太子卫率,东汉隶太子少傅,主门卫士。西晋武帝建东宫,初置太子中卫率,泰始五年(269)分左、右,各领一军。惠帝时愍怀太子又加前后二率。东

  • 倘不能

    又译倘不浪、他不能、塔布囊等。蒙古语,意为五王。在明代用以称呼成吉思汗黄金家庭的女婿。清代成为封爵之一,仅用以封赠喀喇沁部三旗贵族。

  • 颙琰

    即“清仁宗”。

  • 与舍学报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在开封创刊。半月刊。狄杏南主办。发行十六期停刊。

  • 李昪

    889—943即徐知诰。五代时南唐建立者。公元937—943年在位。徐州(今属江苏)人,一作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字正伦,小字彭奴。少孤。唐末流寓江淮,为杨行密收养。后为徐温养子,改姓名为徐知诰

  • 轒辒车

    攻城器械。亦作橨榅。以大木作周框,下有四轮,上架如屋顶,以生牛皮蒙之,车内可容十人,在内着地推车,直抵城下攻城作业,以避敌矢石,为古代重要攻城器械。较早记载见《孙子·谋攻》。《武经总要》中的轒辒车

  • 有鼻

    即“有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