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东宁陈氏番俗图

东宁陈氏番俗图

画册名。东宁即今台湾,清人描绘台湾高山族社会生活之作品,一说为陈士俊绘。纸本设色,三十二开,其中反映社会风俗者十八幅,题词十八幅,植物十一幅,动物三幅,题跋三幅。每开纵25.9厘米,横34.7厘米。题记文字与六十七的《番社采风图考》大同小异。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猜你喜欢

  • 修媛

    内官名。皇帝嫔妃。唐代内官置为九嫔之一,正二品。宋代为内命妇之一,位修容下、充仪上,正二品。金代亦为九嫔之一,正二品。

  • 实录院

    官署名。宋代修撰皇帝实录的机关。宋初于门下省置编修院,以掌国史、实录及日历。元丰四年(1081),废编修院归史馆。绍兴九年(1139),以修徽宗实录,始置实录院,事毕则停,与国史院同样废置不常。

  • 王人

    ①君王。②王室的臣子。

  • 皇宗学

    学校名,专为教育皇族子弟而设。北魏太和元年(477)文明冯太后令皇子皇孙,别置学馆,当是皇宗学之起源。十六年,孝文帝至皇宗学,亲问博士经义。迁洛后废,改置四门小学以训教皇宗。景明初,任城王元澄请修复皇

  • 钟(鍾)存羌

    即“钟羌”。

  • 积益学会

    清末进步团体。光绪二十四年五月(1898.7)创设于长沙。张礽、饶霈主持。提倡讲求有用之学,故以经济特科之内政、外交、理财、经武、格物和考工六门为主。

  • 刘平国刻石

    东汉摩崖刻石。隶书。在新疆拜城东北喀拉达格山的博者克拉格沟口崖石上。清光绪三年(1877)发现。分两处刻字,北为题识,三行十一字;南为诵文,八行,行十二至十六字不等。系记述龟兹左将军刘平国等人开山建关

  • 格式

    科举考试用语。指政府规定的考生在答卷时必须遵循的统一标准。如文章的字数,每页的行数、字数,虚字的用法,对庙讳、御名、圣讳的避讳等。凡不遵守者,均属违式。违式者贴出,不予录取。

  • 振武

    唐方镇名。乾元元年(758)置振武节度押蕃落使。治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领单于、镇北都护府及麟、胜二州。广德二年(764)并入朔方节度使。大历十四年(779)复置。增领绥、银二州及东

  • 婺川县

    隋开皇十九年(599)置务川县,治今贵州沿河县境,后废。宋初复置。元至元间,改名婺川。明属贵州思南府,清因之。1959年复名务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