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吉
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字吉人,号茹余。明天启进士。初官南京兵部主事。南明弘光朝时进太仆寺少卿,监理江北军务。弘光覆亡,入闽中,事隆武帝,以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江西、湖广,驻守吉安。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因清兵进逼,诸军不战而溃,遂入赣州据守,城陷,投赣江死。
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字吉人,号茹余。明天启进士。初官南京兵部主事。南明弘光朝时进太仆寺少卿,监理江北军务。弘光覆亡,入闽中,事隆武帝,以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江西、湖广,驻守吉安。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因清兵进逼,诸军不战而溃,遂入赣州据守,城陷,投赣江死。
①官员等级名。三国魏始设,将主要官职分为九等,自第一品至第九品,依其品享受禄秩和其他待遇。晋、南朝宋、齐沿用,仅调整了某些官职的品级。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改为班制,陈初遵梁制,后复为品,但诸号
官名。西汉置,秩六百石。初隶少府,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后改归水衡都尉。掌上林苑中禽兽宫馆之事,有八丞二十尉。东汉以来改置上林苑令,亦或省称上林令。南朝梁、陈复置,隶司农卿,管理苑囿园池。北齐不置令
1582—1626明苏州吴江(今属江苏)人,字季侯,号来玉。万历进士。由知县进御史。天启二年(1622),率先抗疏弹劾魏忠贤、客氏乱政。次年再上疏直攻魏忠贤擅权,旁及客氏、刘朝辈。触怒熹宗,令夺俸。魏
邑名。亦称臼城。春秋晋大夫臼季邑。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西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晋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即此。《续汉书·郡国志》:河东郡解县“有臼城”。
地名。又译阔亦田。约在今哈拉哈河上源。1202年秋,乃蛮部盃禄汗联合蔑里乞、斡亦剌部东征铁木真与克烈部汪罕,又同札木合及泰赤乌、塔塔儿等部残众结盟。铁木真、汪罕退入金边墙,乃蛮联军追至,双方大战于阙奕
?—586①隋博陵望都(今河北望都西北)人。狡诈有权谋。仕北周,以佞巧受宠。授大都督,迁小御正。宣帝死,静帝幼年继位。大象二年(580),他与郑译合谋,推杨坚为相,以定策功任上大将军,封黄国公,恃功骄
?—1563明海南岛琼山(今属海南)人,字元侍。嘉靖进士。历任工部都水主事、江西督学副使等职,迁江西参政后致仕。曾两上“平黎疏”。主张在海南岛建州县,屯田耕守;治城廓,兴水利,将不服从之黎人外迁。著有
1090—1153宋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似之。大观进士。累官起居郎。宣和末,知冀州,力抗南下金兵。因上封事直言朝政,在外近二十年。绍兴七年(1137)召入,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复奏六事,鲠直
①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分荆、湘、江、豫四州并南郡地置。治汝南县(今湖北武汉市)。辖境相当今湖北钟祥、潜江、监利等市、县以东,湖南沅江流域和岳阳县以北地区。其后逐渐缩小。隋开皇九年(589)平陈,改
东汉画像石。又称“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即今山东嘉祥县武宅山(旧称紫云山)武氏墓地石阙及四座石室祠堂四壁的石刻画像,以武梁祠所刻为最早,故名。全部建筑自桓帝建和元年(147)起陆续营造,历时数十年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