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驻外领事馆

驻外领事馆

驻在他国城市或某地区的领事代表机关的总称。包括总领事馆、副领事馆和领事代理处。我国于清末已设驻外领事。北洋政府时期领事官分为总领事、领事、副领事、随习领事等。按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一月二十一日公布的《领事官职务条例》的规定,驻外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受所驻国本国公使的指挥、监督,以发展本国商业、抚绥侨商为主要职务。除未派公使驻扎的国家外,领事官不得与所驻国的中央政府直接交涉,有事须呈公使商办;但得随时与驻在国的地方政府直接商办有关事项。领事馆内设主事一至三人,办理文牍及其他事务。未设领事的地方则派驻通商事务员。国民党政府时期沿置驻外领事馆,负责管理商务及当地华侨,领事也分为总领事、领事、随习领事三种,总领事与领事均有副职,至于某地设置那一级领事,以其驻在地方的重要与否而定。

猜你喜欢

  • 尉曹

    官署名,汉置,掌卒徒转运事,其长官称掾,副长官称属,为公府属吏。见《汉书·百官一·太尉》。

  • 司闱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宫局,掌宫闱管钥。唐朝改正六品。宋、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 后归其职于宦官。女官名。唐、明皆置,属尚宫局。掌宫闱管

  • 分得拨什库

    满语官名。武职。位在佐领之下。清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译名为“骁骑校”。

  • 簿曹从事史

    官名,简称簿曹从事,东汉置,属司隶校尉,掌财谷簿书。见《后汉书·百官四·司隶校尉》。佐吏名。汉置,属司隶校尉,员额一人,主财谷簿书。见《后汉书·百官志》。

  • 绣衣执法

    官名。新莽置,时王莽发大军结集边郡征讨匈奴,吏士放纵扰民,故置,员五十五人,镇抚边郡,督大奸猾擅弄兵者。然皆货略为市,侵渔百姓。官名,汉武帝置绣衣御史,王莽改曰绣衣执法,掌督察大奸猾。《后汉书·伏湛传

  • 角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角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管驾正、管驾副

    海关征税部海班、海事部运输科与巡船班的洋员,地位在管驾官之下。见“征税部”、“海事部”。

  • 川衡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虞部下大夫川衡中士佐官,正一命。

  • 循资格

    唐开元时制定的铨选法规。以年资为擢用官吏的条件,与北魏的停年格性质相同。《新唐书·选举志二》说:“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侍中裴光庭兼吏部尚书,始作循资格,而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铨授,限年蹑级,不

  • 司列太常伯

    官名。即吏部尚书,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吏部尚书。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吏部尚书为司列太常伯。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吏部尚书》,参看“吏部尚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