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领军将军

领军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置,职掌与中领军同,但任职者资重于中领军,省称领军。三国魏沿置,为禁卫军最高统帅,由亲信或宗室担任,权势极重。吴亦置。西晋初省,以中军将军羊祜统二卫、前、后、左、右、骁骑七军禁卫营兵,取代其职权。惠帝时复置,仍为禁卫军最高统帅。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改置北军中候,寻复,成帝时又改为北军中候,寻又复。三国魏、西晋时有营兵,并辖护军将军,东晋时无营兵,亦不再领护军事。十六国汉、前凉、前秦、北燕、南燕皆置。南朝宋时掌禁卫军及京都诸军。魏、晋、宋皆三品。南朝齐规定,诸为将军官皆敬领军、护军,如诸王为将军,道相逢,则领、护让道。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十五班。陈三品,秩中二千石。北魏时如以侍臣带此职,则称中领军将军,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上,二十三年改为从二品。宣武帝永平(508—512)中,四中郎将亦属之,东魏静帝武定七年(549),以四中郎将还属护军。北齐时为领军府长官,员一人,掌禁卫宫掖,主朱华阁以外的禁卫官,又领左、右卫,领左右等府,从二品。但北齐后期,官爵滥授,同时任此职者有二十人之多。北齐文宣帝后设领军大将军,位在其上。


将军名号,东汉末年曹丕置,掌五校、中垒、武卫三营。三国魏吴皆置。《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正始三年)乙酉,以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晋惠帝也置,为禁卫军最高统帅。十六国时汉、前凉、前秦、南燕、北燕皆置。南朝宋置,掌内军;梁置,掌天下兵要;陈也置。北魏、北齐置,掌禁卫宫掖。元朝也置。见《魏书·官氏志》、《文献通考·职官十二·左右领军卫》。

猜你喜欢

  • 财务署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联合勤务总司令部”,见该条。

  • 储君

    指太子。《后汉书·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晋书·成都王颖传》:“皇太子,国之储君。”太子的称谓。《公羊传·僖公五年》注:“储君,副主。”

  • 踏白将

    武官名。五代时有踏白兵种,统帅踏白兵者为踏白将。其副职称踏白副。见《历代职官简释·踏白将》。

  • 入内内侍省副都知

    宦官名。宋朝置,位在都知之下,掌供奉禁中之事。神宗时定为正六品。徽宗崇宁二年(1103),改为同知入内内侍省事。

  • 少宰

    官名。①春秋时楚、宋等国置。太宰之副。执政之一。《左传·成公十五年》: “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②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改尚书右仆射为少宰,令兼中书侍郎,行宰相之职。钦宗靖康元年(1126)

  • 左游击率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属官,统禁军游击士,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下设左游击率中士、左游击倅长下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 郎署长

    官名。西汉上林苑中有郎署,掌上林苑中直卫之事。以郎署长为主官,常由孝廉中选拔出来的郎中担任。

  • 文辞清丽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于文类科目。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诏举,奚涉等六人及第。

  • 特牛都尉

    官名。北齐置。从九品上。参见“特牛局”。

  • 道德司

    官署名。西夏置,为掌管道教的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