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陆军总司令部

陆军总司令部

陆军指挥机关。国民党政府设置,为国防部所属四大军种司令部之一,统管全国陆军。设总司令一人,上将级;副总司令二人,中将级;参谋长一人,中将或少将级;副参谋长一人,少将级;下设各室、署、处。总司令办公室,办理文书事务性业务。设主任一人,少将级;下设参谋、副官、秘书等员。各署为一般参谋业务机构:第一署,掌管陆军军官的人事;第二署,掌管情报业务,兼管战史有关业务;第三署,掌管有关作战指挥业务;第四署,掌管补给筹划及实施诸业务;第五署,掌管陆军各部队的组织、训练等业务;第六署,掌理有关陆军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各署设署长一人,中将或少将级;副署长一人,少将级。各署根据业务情况,设二至四处不等,处长为少将级;处下设科,科长为上校或中校;各科设参谋三至五人, 为上尉至中校级。下列各处为特别参谋业务机构:新闻处,掌管政治工作;财务处,掌理陆军的财务计划、管理,兼理陆军军事预算;监察处,掌理陆军的纪律与财务的监察; 军法处, 掌理陆军有关军法事宜;总务处,掌理全部事务及管理等业务。各处设处长一人,少将级;副处长一人, 上将级; 处下各设二至三科不等。科长为上校级或同等官,科员为上尉至中校级军官或其同等官。下列各处为专业性机构,其工作与联勤总部相连系。工兵处,掌理陆军中工兵营、连的编制、筹建、器材补充等事宜;通信处,掌理陆军中通信营、连、排的编制、筹建、器材补充等业务;军械处,掌理陆军部队械弹的筹划、调整、补充及各级修械厂、所的管理;经理处,掌理陆军部队粮秣、被服的筹划、补充等事宜;军医处,掌理陆军部队中有关卫生机构的编制、筹建,药品、器材的筹划补充以及对各卫生机构的督促、管理。各处设处长一人,少将级;副处长一人,少将或上校级。处下根据不同情况设三至四科,科长为上校或同等官;参谋或科员各三至五人不等,为上尉至中校级。各处分别辖有仓库、医院或工厂等。又有高参室及副官处、总务处。高参室掌理总司令临时交办业务,设主任,为中将或少将级;下设高级参谋若干人,为中将或少将级(高参室的人员均在编制之外);副官处主管司令部人事、收发及档案等业务。

猜你喜欢

  • 卑奴母离

    官名,汉时东海中对马国、奴国、不弥国等置,为副长官。类似中国的副宰相。《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东南至奴国百里,官曰兕马觚,副曰卑奴母离……东行至不弥国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离。”参看“

  • 东台御史

    官署名。御史台是官署,其长官是御史大夫,正三品,负责纠察百官。见《新唐书·百官三·御史台》。唐朝建都长安,而洛阳也有“留台”,故称在洛阳的御史台为东台御史,在长安的御史台为西台御史。见《演繁露》。

  • 知北、南枢密使事

    官名。辽朝置。多以太子或亲王为之,总知北、南二枢密院政事。

  • 冰井务

    官署名。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置,掌藏冰,设监官一人,以内侍充任。隶皇城司。

  • 省都督

    省的军政长官。辛亥革命时各省推举的统帅称为都督,兼辖民政。北洋政府时原则上实行军民分治,民政由民政长专管,都督名义上只管军政,直属大总统,统辖省内各军,协助处理省内治安,关于军令受参谋本部指挥,军政受

  • 决曹

    官署名。西汉丞相府所属诸曹之一。东汉三公府亦置,主罪法事。掾秩比三百石。郡国亦置,掾秩百石。官署名,西汉丞相府和东汉三公府皆置,为诸曹之一,郡国也置,掌罪法事。其长官称掾,秩比三百石。《后汉书·百官一

  • 忠节将军

    官名。三国蜀置。《三国志·杨洪传》:“(后主)建兴元年(223),赐(杨洪)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杂号将军名,三国蜀置,掌领兵征伐或驻守。《三国志·蜀书·杨洪传》:“汉嘉太守黄元……举郡

  • 小膳宰

    官名。春秋战国置。膳宰副佐。掌进献饮食。《仪礼·燕礼》: “羞卿者,小膳宰也”,“凡荐与羞者,小膳宰也。”郑玄注: “膳宰之佐也。”

  • 呼药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为州府主要僚属之一,位在长史、司马、司录下,别驾上。命品随所在州大小而异,三万户以上州为五命,二万户以上州正四命,万户以上州四命,五千户以上州正三命,五千户以

  • 宫职

    东宫官职。《梁书·徐勉传》: “频表解宫职,优诏不许。”时勉任太子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