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门下书佐

门下书佐

官名。汉朝置,为郡县属吏,即阁下所属书佐,掌文书缮写。三国沿之。晋朝特进、光禄大夫、卿、司隶校尉、太子二傅、县等皆置,员一人。南朝宋亦置。


官名,汉置,又称閤下书佐、门下佐,位在门下掾史下,在小史上,掌门下文书、缮写等,汉为门下属吏,三国沿置。晋朝特进、光禄大夫、卿、司隶校尉、太子二傅、县均置,员一人。南朝宋也置。《后汉书·百官五·州郡》:“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注:“《汉官》曰:书佐五十人。”

猜你喜欢

  • 未入流土官

    文职土官名。清制,于广西省置一人,不理本地方民族事务。

  • 太仆主簿

    辽官名。太仆寺官员,掌簿册文书。

  • 翊卫正副都督

    武官名。北齐置,为左右卫府的直卫属官。其秩分别为从五品下与正七品下,警卫宫廷。

  • 廪膳生员

    简称廪生。明清学校生员,指科举制度下考入府、册、县学之学生。以领取月米以补助生活,故名。明洪武二年(1369)定制,府学四十人,册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其缺额由岁、科两试等第高者补充。清沿明制,廪生领

  • 园陵署令

    官名。金代置,属太常寺。初以宛平县丞兼,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以园陵迁大兴县境,遂以大兴县令、丞兼。

  • 宁徽寺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设,秩正三品。掌明宗皇后八不沙位下钱粮等事。置卿六员,少卿四员,丞二员。官署名。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置,秩正三品。掌八不沙皇后位下户口钱粮等事。主官有寺卿六人

  • 科举制

    一种允许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分别任官的制度。此制创始于隋,至唐时始臻于完善。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打破士族对选举的垄断,采用荐举的方法来选拔人才。炀帝时创设进士科,

  • 路税务提领

    官名。元置,属路总管府,掌本路税务。其下有大使、副使各一人。

  • 总管六库郎中

    见“广储司总办郎中”。

  • 赏赐科

    官署名。清朝礼部主客清吏司所属机构,分办本司事务。参见“主客清吏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