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郎中

郎中

官名。① 春秋战国为郎官通称,侍从君主左右,参与谋议,执兵宿卫,亦备差遣出使。秦、西汉掌执戟殿下,守卫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扈从,又分车、户、骑郎,隶郎中令 (光禄勋) 所辖郎中车、户、骑将。其初多由功臣充任,地位亲近尊显,后稍减,位次中郎、侍郎,秩比三百石。任满一定期限,选补内外官职。东汉罢郎中三将,遂分隶五官、左、右中郎将三署,名义上备宿卫,实为后备官吏人材。魏、晋虽罢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署,仍置郎中,州郡所举秀才、孝廉多先授郎中,再出补长吏。②“郎中令”的省称。③西汉武帝以郎官供尚书署差遣,后成定制。东汉尚书台置三十六郎,亦称郎中,秩四百石。协助诸曹尚书处理政务,其初上台者称守尚书郎中(一说初上台称守尚书郎,满岁称尚书郎中)。秩位虽轻,职显权重。魏晋南北朝为尚书省郎曹长官,与“尚书郎”互称。位次尚书、左右丞,分曹执行政务,其职清美。魏、晋、宋六品,梁吏部十一班、诸曹五班,陈四品、六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五品上,二十三年改六品,北齐六品上。唐朝置为尚书省左、右司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诸司长官,历代因之。位居尚书、侍郎、左右丞下,为尚书省重要官员。吏部正五品上,诸部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左、右司郎中为左、右丞务,诸司郎中为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不预部司公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左、右司正六品,六部诸司从六品。辽朝为南面朝官,无实际职掌。金、元尚书省(中书省) 左右司仍置,正五品; 六部不置诸司,故与侍郎并为尚书副贰,从五品。元朝行中书省 (行尚书省) 及大宗正府亦置。明初六部所置亦不分司,后仍置为六部诸司长官,正五品。清初六部诸司长官称理事官,顺治元年 (1644) 改此名,正三品,顺治十六年改正五品,寻升正四品,康熙六年(1677)升正三品,九年改正五品。除六部诸司外,理藩院各司、宗人府、太仆寺、内务府、步军统领衙门、陵寝衙门等官署皆置。宗人府、陵寝衙门专任满人,其余官署参用满、蒙、汉及宗室,员额不等。雍正二年(1724),宗人府所置郎中复改名理事官。光绪(1875—1908)中先后成立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其所属各司亦置。清亡遂废。④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著作郎为司文郎中,改太史令为秘阁郎中,咸亨元年(670)复旧。⑤北宋初对太常博士、大理评事等官的别称。《宋史·职官八》:“太宗淳化元年(990),翰林学士宋白等请自今“太常博士、大理评事并不得呼‘郎中’。”


官名,战国时秦、赵都置此官,为近侍之臣。《战国策·赵策三·建信君贵于赵》:“(魏牟)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为冠?王曰:郎中不知为冠。”秦朝置郎中,属郎中令,汉因之。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比千石,郎中比三百石,内充侍卫,外从作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东汉郎中属光禄勋,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所属皆有此官,掌持戟值班。宿卫殿门,出充车骑。王国郎中令的属官中也有郎中,掌宿卫王宫。见《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勋》。到唐、宋,六部各置四司,每司置郎中一人,总理司务,员外郎为之副。见《新唐书·百官一》。其后,历代多沿置,到清朝末年始废。

猜你喜欢

  • 道尹

    官名。民国三年袁世凯统治时期设置,隶属巡按使(后称省长),为一道的行政长官。袁世凯把一省分为数道,其长官称道尹(原先称观察使),管理本道所辖各县的行政事务。不久即废。官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公元19

  • 度牒库

    官署名。宋朝礼部所属机构,掌印造、保管度牒。

  • 太子前卫率

    官名。西晋惠帝置,与左、右、后卫率各领一军,宿卫东宫,亦任征伐,地位颇重。东晋初废,孝武帝太元(376—396)年间复置。南朝宋废。简称“太子前率”。东宫武官名。见“太子左卫率”。

  • 典农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元年 (196),曹操置,掌屯田事务。职掌及僚属同典农中郎将,唯任稍低,郡国大者置中郎将,小者置此,秩比二千石。三国魏沿置,六品。元帝咸熙元年 (264) 罢诸田官,遂改任太守。吴诸

  • 柱下令

    官名。《汉书·高帝纪》记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王恬为柱下令。此柱下令恐即为侍御史的别称。参见“柱下史”。

  • 管理苏州织造

    官名。清朝内务府广储司所辖负责苏州织造官员,由司员内奏简。

  • 成均

    传说中五帝时学校名。《周礼·春官·大司乐》注引董仲舒说:“成均,五帝之学”。在原始社会中,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有礼、乐、射等,“礼”指社会习俗和宗教仪式;“乐”指音乐舞蹈;“射”指武艺。都是作为一般专门

  •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

    官署名。秩从一品。设于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治中庆路(今云南昆明),统三十七路五府,辖境包括云南省全境,四川、广西部分地区,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方。置丞相一员,平章二员,右丞、左丞各一员,

  • 缮工监

    官署名。即将作监,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将作监。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将作监为缮工监,将作监大匠、少匠改为缮工大监、少监,咸享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 中署监

    官名。三国魏置,为中署长官,七品。官名,三国魏置,为中署长官。详“中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