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处
官制用语。即对有过失的官员交有关部门拟定处罚办法。清制,一般官员均由吏部拟定,如系吏部官员则交都察院拟定处罚办法。其情节轻微者,则称“察议”。
清制,管理有过失,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称议处,吏部官员有过失,则交都察院议处。情节轻的称察议,重的称议处,更重的称严加议处。见《清会典》。
官制用语。即对有过失的官员交有关部门拟定处罚办法。清制,一般官员均由吏部拟定,如系吏部官员则交都察院拟定处罚办法。其情节轻微者,则称“察议”。
清制,管理有过失,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称议处,吏部官员有过失,则交都察院议处。情节轻的称察议,重的称议处,更重的称严加议处。见《清会典》。
官名。金代设置,属尚书省。《金史·百官志一》说:“掌祗候郎君,谨其出入及差遣之事。”注:“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以前,走马郎君拟注。《太和令》,以左右女直(即女真)都事兼。正大间,改用亲从人。”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资治通鉴·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苻坚以)南巴校尉姜宇为宁州刺史。”胡三省注:“苻秦于南中置南巴校尉。”
县分职诸曹之一。东汉置,《后汉书·百官志》说:“边县有障塞尉”,本注:“掌禁备羌夷犯塞。”边县又有塞曹,《两汉金石记》一一《郃阳令曹全碑》有塞曹史。可能其时西北边诸郡多已沦陷,邰阳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员六人,七品。诸房亦置,无定员,官品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国家元首。存在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和北洋政府初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临时大总统由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为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各只一票。临时大总统因故不能视事,
幕府中的僚属,也指地方军政长官衙署中的参谋、书记、顾问之类的佐官。《宋史·颜衎传》:“请自今藩镇幕僚勾得任台官。”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三》:“李太师光颜……爱女未聘,幕僚谓其必选佳婿。”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居室令置,属少府,有丞。东汉省。官名,西汉置,属少府,原名居室,汉武帝太初元年改称保宫,其长官称令,有丞,掌宫室管理。其属有保宫狱。《汉书·苏武传》:“李陵曰:加以
汉朝将军名号。《后汉书·王霸传》有破奸将军侯进。杂号将军名,东汉置,掌征伐。《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光武乃遣破奸将军侯进等屯新安。”
官制用语。唐宋武官出身之一。凡士卒在战斗中亲冒矢石、斩获敌首、身受重伤、退敌解围及运粮守城、进筑把隘等,有功而授官职者,称“军功”出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属官,统禁军虎贲士,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下设左虎贲率中士、左虏贲倅长下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