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觐见

觐见

先秦时代诸侯朝天子称觐。《礼·曲礼下》注称,秋见曰觐。后世之王公百官、外国使节等进谒皇帝,称觐见。清朝外任三品以上高级官员每三年得请觐见。每逢庆典,外国使节拜谒皇帝亦称觐见。


北洋政府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三月四日北洋政府公布《觐见条例》,规定县知事分发之前,荐任以上官任用以后,均须觐见总统,才能发给委状赴任。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废。

猜你喜欢

  • 中都威卫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机构之一。仁宗延祐元年(1314),由大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改置,归徽政院。七年,改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仍隶枢密院。

  • 随习领事

    外交官名。见“驻外领事馆”。

  • 集贤院知书官

    官名。唐置,属集贤院,员额八人,掌分四库书。

  • 小宫

    官名。西周置。 见《��从盨铭》。参与土地宅邑的交付事宜。职位大小与具体职掌不详。

  • 兰台大夫

    官名。即秘书丞,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秘书丞。

  • 郡督邮

    官名,汉置,为郡太守的佐吏,掌监督诸县,因其分为五部,故又称五部督邮(见《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马援传》:“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后汉书·钟离意传》:

  • 掌畜官

    官名,汉置,总指掌管畜牧的官吏,也简称畜官。右扶风及西北边地,为畜牧所在,故置此官,掌畜牧之事。西汉主爵都尉(后称右扶风)所属就有掌畜令、丞,专掌畜牧之事。《汉书·尹翁归传》:“缓于小弱。急于豪强。有

  • 御史台五使

    官名合称、北宋前期指御史台左巡使。右巡使、监祭使、廊下使、监香使。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皆罢。

  • 裕民司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于广西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置,设大使一人,从八品副使一人,正九品,掌购买当地少数民族所养马匹。后革。

  • ① 主持掌管某事。《尚书·高宗肜日》: “王司敬民。”② 泛指官职。《吕氏春秋·审分》: “百官,众有司也。”《管子·小匡》: “制王家有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③官署名称。隋、唐以后历朝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