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蒙藏委员会

蒙藏委员会

官署名。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置,属行政院,掌管蒙古、西藏的行政及各种兴革事项。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人,委员十五至二十一人,就其中指定常务委员六人,由国民政府选熟悉蒙藏政教情形者担任,下设蒙事、藏事、总务三处,并在北平(今北京)设办事处。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行政院。掌理蒙古与西藏的行政事项及各种兴革事项。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人,委员二十一至二十七人,由国民党政府遴选熟谙蒙藏政教情形者任命之,并指定其中六人为常务委员。其内部分置三处。总务处,掌理文书、统计、会计、庶务等事项;蒙事处,掌理关于蒙古事务;藏事处,掌理关于西藏事务。设参事、秘书各二至四人,处长三人,科长九至十二人,科员五十至七十人,助理员二十至四十人,调查主任一人;因事务上的必要得聘用专门人员并得酌用雇员。此外,蒙藏委员会干必要时得呈准行政院在蒙古,西藏或其他适当地方置驻外调查组,每组设组长一人,调查员六至十二人。蒙藏委员会委员得每年轮流分往蒙藏各地视察。

猜你喜欢

  • 比吏食奉

    汉朝官秩以外的俸禄等级名。《后汉书·百官四·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本注曰:无秩,比吏食奉。”吏食奉(俸)即《后汉书·百官五·百官受奉(俸)例》中的“斗食奉(俸)”,该俸级之吏员,月谷十一石。

  • 秦朝以前以嘉偶曰妃。后世渐专指皇帝之妾及太子、王侯之妻。《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怨耦曰仇。”《说文解字注》:“妃本上下通称,后人以为贵称耳。”皇帝妃各朝名号繁多,称谓不一。参见各条。1、在秦朝

  • 总理亲王

    参见“外务部总理王大臣”。官名。清置,光绪二十七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置总理亲王,总理外交事务,掌交涉,布德信,保护侨民等。其佐官有会办尚书、兼会办左右侍郎、左右丞、左右参议等。宣统三年新内

  • 饮官令

    官名。金朝太后两宫官,掌承奉汤茶及酒果。秩正八品。

  • 木仓

    官署名。清朝工部所属之办事机构。位于天安门右千步廊外。顺治(1644—1661)初置。设满、汉监督各一人,下设经承二人。掌储皇木厂所收各省解运木材及架木、幔城、网城物料、并供内务府及京师工程用木。光绪

  • 虞部尚书

    官名。掌地图、山川远近、园囿田猎等。《通典·职官五·工部尚书·虞部郎中》注:“后魏、北齐虞曹掌地图、山川远近、园囿田猎、杂木等,并属虞部尚书。”

  • 赞理

    ①代理(某官),也称摄理。②官名。明朝置于北部边远地区,如辽东、宣府(今宣化)、大同、延绥等处巡抚多兼赞理军务衔。明末崇祯(1648—1644)时所置巡抚兼此衔者,则无边地、内地之分。官名。隋置,即“

  • 中台侍御监司帅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员二人,六品。

  • 进食使

    使职名。唐玄宗天宝九载 (750)置,时诸贵戚竞以向皇帝进膳食相尚,遂以宦官姚思艺为检校进食使,掌所进水陆珍羞。

  • 宣德隆兴等处玛瑙人匠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六品,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隶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置提举、副提举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