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五经博士
官名,明置,为翰林院官员。各掌专经讲义。《明史·职官二·翰林院》:“五经博士,初置五人,各掌专经讲义,继以优给圣贤先儒后裔世袭,不治院事。”
官名。明代于翰林院设世袭五经博士,各掌专经讲解,秩正八品,员额自孔子至朱熹子孙各若干人。清沿置,实际只是奉祀其先人,无职任。
官名,明置,为翰林院官员。各掌专经讲义。《明史·职官二·翰林院》:“五经博士,初置五人,各掌专经讲义,继以优给圣贤先儒后裔世袭,不治院事。”
官名。明代于翰林院设世袭五经博士,各掌专经讲解,秩正八品,员额自孔子至朱熹子孙各若干人。清沿置,实际只是奉祀其先人,无职任。
官名,汉时封东濊渠帅为不耐侯,三国魏齐王芳正始六年(公元245年)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正始八年封不耐濊王。《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正始六年,乐浪(郡)太守刘茂,带方(郡)太守弓遵以领东濊
卫将军的省称。《晋书·石季龙载记下》:“统卫军张贺度、征西张良、征虏石闵等,率步骑十万讨之”。亦指卫大将军。《晋书·慕容垂载记》: “遣其征西慕容楷、卫军慕容麟”。时慕容麟为卫大将军。
春秋战国时之同姓诸侯国。《孟子·滕文公上》:“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
虞舜时创设的学校名。《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氏族社会中掌教化的是长老,对氏族成员普遍地进行礼、乐、射等教育。虞舜时氏族已分化为阶级,部落联盟议事会已蜕变为贵族的议事机关,
太平天国所设诸匠营之一。所辖为画工与男绣工,掌画壁画与刺绣。
官名。清朝内务府庆丰司、上驷院等机构所属典牧官。分掌马、驼、牛、羊畜养之事。上驷院所属皇城及京畿南苑设马厩十七个,养马七百多匹,每厩皆设一人司之。庆丰司所属在京皇城及南苑、丰台等地分设内牛圈二,外牛圈
宋朝乡役名。南宋临安府行保甲法,以一百家为一大保,设大甲头一人,负责治安。
官署名。元代于工部置右三部照磨所,秩正八品,掌兵、刑工三部钱谷计帐之事。主官有照磨一人,所属有典吏八人。
官名。北洋政府始置。(1)设于大理院书记厅、高等审判厅书记厅和高等检察厅书记室,分别主管本厅、室事务。(2)设于审计院书记室,主管本室事务。(3)设于海军总司令公署,为上、中校或相当文官。国民党政府于
官名。北魏置,集书省属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