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图画院
官署名。北宋太宗雍熙元年(984)置,隶翰林院,掌绘画及塑造。设勾当官二人,以内侍充任。其属有待诏、艺学、祗候、学生等。神宗熙宁六年(1073),改隶都大提举诸司库务司。哲宗绍圣二年(1095),改称图画局。
官署名。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置,亦称翰林图画局,先属内侍省的翰林院,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属都大提举诸司库务,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改院为局。掌绘画及塑造,设勾当二人,以内侍充任;又有待诏三人,艺学六人。祗候四人,学生等四十人。
官署名。北宋太宗雍熙元年(984)置,隶翰林院,掌绘画及塑造。设勾当官二人,以内侍充任。其属有待诏、艺学、祗候、学生等。神宗熙宁六年(1073),改隶都大提举诸司库务司。哲宗绍圣二年(1095),改称图画局。
官署名。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置,亦称翰林图画局,先属内侍省的翰林院,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属都大提举诸司库务,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改院为局。掌绘画及塑造,设勾当二人,以内侍充任;又有待诏三人,艺学六人。祗候四人,学生等四十人。
周朝公卿大夫采邑及王族子弟食邑。《周礼·天官·大宰》: “以八则治都鄙。”郑玄注: “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
官名。北魏为“大司农少卿”省称。北齐为司农寺次官,员一人,四品上。历代沿置,亦称“司农寺少卿”。隋初正四品上,隋炀帝增为二员,改从四品。唐初增为四员,太宗贞观 (627—649) 减为二员,从四品上。
即“殿中司马督”的省称。
宋朝大理寺所属机构。掌收管本寺架阁文书,由左断刑官领之。
官名。东晋置,掌外出征伐统军之任,名位在征讨都督之上。十六国汉亦置。见《晋书·简文三子传》、《刘元海载记》。
官名。明初置为太子东宫官。见“左率府使”。
官名,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置,属宣课提举司,从七品,掌果木市税收。其佐官有大使一人,从八品,副使一人,从九品。见《元史·百官志一》。
官名。历朝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苑马寺等衙门均置,为各官署次官,协掌本寺事务,品秩自正五品至从六品不等,详见各寺丞条。
女官名。金设此官,正九品,掌汤沐巾栉等。见《金史·百官三·内命妇品》注。
官名,领兵千人,掌征伐。《后汉书·吕布传》:“时太山臧霸等攻破莒城,许布财币以相结,而未及送,布乃自往求之。其督将高顺谏止。”注:“《英雄记》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三国志·魏书·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