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1、官署,官员的办公处。如东汉的黄门署、画室署、玉堂署、丙署、中宫署等。见《后汉书·百官三·少府、百官四·太仆》。

2、摄官,即代理、暂任某官;或征辟授官。如署、署理、兼署等。《后汉书·范滂传》:“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1)官署名。汉代于宫廷置画室等署,掌宫内事务。北齐以后,诸寺、诸监所属都有署。北洋政府时为中央行政机关之一种,如航空署。后与海军署、陆军署俱并入军事部,改为部的下属机关,署下分设各司。国民党政府时期军政部也以署统司,有的部以署为附属单位,署、司并列,但署的地位高于司,如《财政部组织法》是先举出关务、税务、国库等署,然后再及各司。国库署在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成立以前,财政部本有国库司,财政部提议改设为署,上行政院的呈文中说“查自《公库法》公布施行日期已渐迫近,为执行该法所规定之事务,异常繁杂,实有将本部原有国库司扩充改组为国库署之必要。”有的署为行政院直属机关,如卫生署,其地位仅略低干部。(2)官员任用类别之一。署与摄相近,是暂时署理的一种委任。如汉末孙坚少时被郡府召署假尉,三国蜀先主刘备定蜀后以军师将军诸葛亮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南朝宋张邵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均属此种署理委任。

猜你喜欢

  • 西南面拽刺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统领西南面拽刺军。设详稳。

  • 布政使司照磨

    官名。清朝沿用明朝官制,在布政使官署中设照磨官一人,掌管照刷卷宗,为从八品。见《历代职官简释·布政使司照磨》、参看《明史·职官四·承宣布政使司》。官名。元代行中书省所属有照磨所照磨一人,秩正八品;检校

  • 隐官

    官署名。指隐蔽的官府机构,为刑徒免罪后服役的场所。《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将司人而亡,能自捕及亲所知为捕无罪,已刑者处隐官。”或以为罪徒受宫刑后服役的场所。

  • 品官

    有品级的官。品官与非品官相对而言,古代官分九品,列于九品的称入流,不列于九品的无品小官,称未入流。宋代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四上皇帝书》:“又欲使坊郭等第之民,与乡户均役;品官形势之家,与齐民并事。

  • 三库库使

    官名。清朝户部三库之属官。隶属三库掌印郎中。康熙二十五年(1686)设,三十二员。雍正二年(1724)改定银库六员,缎匹库九员,颜料库十一员。皆为满员,未入流。三年一更代,缺出由各部寺库使内保送选补。

  • 究微郎

    散官名。金朝司天二十五阶之第十四阶,秩正七品上。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司天翰林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正七品上,称究微郎。见《金史·百官一》。

  • 当御细达

    官名。北魏置,为后宫女职。《王遗女墓志》:“尤辨鼎和,是以著称。故显祖文明太皇太后擢知御膳。至高祖幽皇后,见其出处益明,转当御细达。”

  • 岩州营

    辽军名。怨军八营之一,因其兵士皆募自岩州,因以为名。参见“怨军八营都详稳司”。

  • 文渊阁校理

    官名。清朝文渊阁之职官。乾隆四十一年 (1776) 设,共满、汉十六人。掌文渊阁书籍之注册、点验。以庶子、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官兼充。官名。清置,为文渊阁官员,掌注册点验。文渊阁是清代藏《四库全书

  • 十六路

    政区名。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0年)宋金和议成,旧时京东东、京东西、京畿、京西北、河北东、河北西、河东、永兴诸路全沦于金,秦凤路诸州亦多不为宋所有,其时疆域,东尽明越,西抵岷嶓,南至琼崖,北达淮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