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织造衙门

织造衙门

官署名。明清负责江南织造之衙门。明朝于南京、杭州、苏州各置一衙门,由宦官掌管,负责织造御用龙衣。清朝于江宁、苏州、杭州各置一衙门,隶内务府。掌织造御用、内廷所用及官用绸缎布匹及其制品等事务。内设织造监督一人,由内务府司员内选充,下设司库一人,笔帖式二人,库使二人。


所谓的织造衙门,在明代指“织染局”(明代宦官所掌有十二监、四司、八局,这就是所谓的“二十四衙门”)。八局中的“织染局”,即“织造衙门”。包括内织染局、和州织染局等。在清代指内务府派往江宁(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织造监督的办事官署。见《明史·职官·宦官》、《明史·职官四·织染局》、《清史稿·职官五·内务府·织造》。

猜你喜欢

  • 典试委员会

    中华民国时掌管考试的机构,负责出题、阅卷等事。考试时则设,考试完毕则撤销;设委员长一人,委员三至十五人。

  • 宝文阁学士、直学士

    官名。见“宝文阁”。

  • 太子司直司

    官署名。辽南面东宫官,袭唐制。掌弹劾官僚,纠察检举职事。置司直等职。官署名。辽置,为太子官署,其官为太子司直。参看“太子司直”条。

  • 律学

    教习律令的国立学校。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319)建经学、律学、史学,以续咸、庾景为律学祭酒。后秦姚兴亦置,《晋书·姚兴载记上》: “兴立律学于长安,召郡县散吏以授之。其通明者还之郡县,论决刑狱; 若州

  • 五都

    (1)战国时齐国曾用五都之兵灭燕,五都可能是临菑、平陆、阿、即墨和莒,各设有选练的常备军,其性质相当于其他各国的郡。(2)西汉时除京师以外,有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五个商业比较发达的都会,合称五都

  • 平江善农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五品,隶隆祥使司。原为平江田赋提举司,文宗天历三年(1330)改善农提举司,掌大承天护寺田产。置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 右尉

    官名,汉朝长安县置,掌治安。《汉官旧仪》:“长安城方六十里中,皆属长安令,置左右尉。”

  • 筮仕

    以蓍草占问出仕为官的吉凶。《左传·闵公元年》: “初毕万筮仕于晋。”

  • 朝仪

    皇帝临朝的礼仪制度。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废止秦仪法,群臣无所约束,故命叔孙通制订朝仪。通与其弟子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高帝七年(前200) 长乐宫成,诸侯群臣依新订朝仪朝贺十月,无喧哗失礼。刘邦叹:

  • 方书

    官府文书。《汉书·张苍传》: “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颜师古注: “如淳曰: ‘方,板也。谓事在板上者也。秦置柱下史,苍为御史,主其事。或曰,主四方文书也。’ ”官府文书。《汉书·张苍传》:“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