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管河道

管河道

官名。明朝于河南省置。为本省布政使佐官左右参政、参议及按察使佐官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专管黄河防汛、水利诸事务。


专职道员名。明清时设置。明代布政使司左右参政与按察使司副使有以管理河务为专职者,称为管河道。清代在与河务有关的地方亦设管河道,为河道总督的属官,分管河务。其中直隶有管河道五人,山东、河南、江苏管河道各二人。其中专任者有直隶永定河道(驻固安),山东运河道(驻济宁)、江南淮徐河道(驻徐州)及淮扬河道(驻淮安)四人,其余都由当地巡道兼。到光绪年间,仅留直隶永定河道为专任,其余各道,先后归地方巡道兼管。

猜你喜欢

  • 士夫

    士大夫。汉王符《谮夫论·交际》:“内见谪于妻子,外蒙讥于士夫。”

  • 王府咨议参军

    官名。晋代公府均置咨议参军,取咨询谋议军事而名,位在诸参军上。梁始于皇弟皇子府置咨议参军,陈沿置。北齐与隋诸王府亦置咨议参军。唐亲王府咨议参军秩正五品上。宋亲王府亦置,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楚王

  • 左鹰扬卫大将军

    官名。即左武卫大将军,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左武卫大将军。

  • 右拂

    官名,天子的辅佐大臣,因站在天子的右边,故称右拂。与左辅对称。拂,通弼,辅助。见《汉书·王莽传》。

  • 右侍御史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正四品,同年即罢。详见“左侍御史”。

  • 文昌省

    参见“文昌台”。

  • 拟差

    宋代授予官员差遣的方式之一。亦称拟注,由吏部四选、兵部及转运使司等拟定奏准后执行。

  • 司文监

    官署名。明洪武九年(1376)始置。设令一人,正六品; 丞二人,从六品。后改令正七品,丞正八品。参掌给授诰敕之事。十年罢。

  • 大行令

    官名。①西汉景帝中六年(前144) 由典客改名(一说中二年已改),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改名大鸿胪。参见“大鸿胪”。②西汉武帝太初元年由行人令改名,为大鸿胪属官,秩六百石。协助大鸿胪掌管安排诸侯王

  • 护越中郎将

    官名。晋设此官,驻广州,主护南越。见《晋书·职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