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秘书省

秘书省

官署名。晋朝置,《晋书·徐广传》: “(徐广)除秘书郎,典校秘书省。”一说晋朝称秘书寺,至南朝梁终改称秘书省,与尚书、中书、门下、集书并称五省。设秘书监为长官,领著作省,掌管国史的修撰及管理中外三阁图书。其官属有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著作佐郎、校书郎等。北魏又设秘书令,位在监下,还设有秘书钟律郎; 当时、秘书省长官经常参议制度,因设有“内秘书”,亦称秘书省为外秘书。北齐置监、丞各一员,郎中四员,校书郎十二员,正字四员,又领著作省。隋初加置录事二员,领著作、太史二曹。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秘书少监一员,为秘书省次官,减校书郎为十员,改太史局为监。其后又改秘书监、少监为秘书令、少令。又置儒林郎十员,掌明经侍问,唯诏所使;文林郎二十员,掌撰录文史,检讨旧事。此二郎皆炀帝即位前的直司学士增校书郎员四十人,加置楷书郎员二十人,掌抄写御书。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兰台,改秘书监为兰台太史,少监为兰台侍郎,秘书丞为兰台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武则天天授(690—692)初,改秘书省为麟台,秘书监、少监、丞为麟台监、少监、丞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以秘书监一员为长官,少监二员为次官(睿宗太极元年(712)增为二员),置秘书丞一员,秘书郎四员,校书郎八员,正字四员,主事一员,令史四员,书令史九员,典书八员,楷书手八十员,亭长六员,掌固八员,熟纸匠、装潢匠各十员,笔匠六员。并领著作、太史二局。后国史、太史分为别曹,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北宋前期,典籍图书之事皆归秘阁,秘书省仅掌常祭祀祝板,置判省事一员以判秘阁官兼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秘书省始置监、少监、丞各一员,著作郎一员,著作佐郎二员,秘书郎二员,校书郎四员,正字二员。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并领太史局。南宋初不置,高宗绍兴元年(1131)复置。西夏亦置。辽金、元改称“秘书监”。


官署名,南北朝时梁置秘书省,掌管国家的典籍图书,其官有监、丞各一人、郎四人。北齐秘书省,掌管经籍,设监、丞各一人、郎中四人、校书郎十二人、正字四人。隋朝秘书省,除掌典籍外,还领著作、太史二曹。其官有监、丞各一人、郎四人,另有校书郎、正字、录事等官;著作曹置郎、佐郎、校书郎、正字;太史曹置令、丞、司历、监候,还有天文、漏刻等博士。见《隋书·百官上、中、下》。唐代秘书省,设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一人,从五品上。监掌经籍图书等事,领著作局,少监为之贰。秘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掌四部图籍。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好雠典籍,刊正文字。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掌撰碑志、祝文、祭文等,并判局事。见《新唐书·百官二·秘书省》。宋代秘书省,设监、少监、丞各一人,监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少监为之贰,而丞参领之。其属有五:著作郎一人、著作佐郎二人,掌修纂日历;秘书郎二人;掌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图籍,以甲乙丙丁为部,各分其类;校书郎、正字,掌校雠典籍,判正讹谬,各以其职隶于长贰。见《宋史·职官四·秘书省》。

猜你喜欢

  • 推丞

    官名。①宋朝大理寺属官。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于大理寺设四人,属右治狱,掌审理京百司当推治之事,制勘刑狱,追究官物。②清末大理院属官。光绪三十二年 (1906),大理寺改大理院,始置。

  • 分房法

    宋朝贡院考校试卷的一项规定。南宋孝宗时,令礼部试、类省试、各州解试举人各场试卷,分散于各房,由考官批分定等,以防舞弊,称为分房法。

  • 内侍监

    ①官署名。即内侍省,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内侍省。②宦官名。唐朝内侍省长官,玄宗天宝十三载 (754) 置二员,从三品,掌宫廷侍奉,传宣制令,总判诸局事务。官署名。唐

  • 考课院

    官署名。宋太宗淳化四年 (993) 置,掌幕职州县官磨勘之事。不久即罢,以其事归流内铨。官署名。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置,掌磨勘幕职、州县官功过,引对黜陟。为吏部以外的铨选机构。同年五月省,以其事

  • 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始置,为侍卫亲军步军统兵官之一,位都指挥使下、都虞候上。宋朝沿置,为三衙军职之 一,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长官。一员,徽宗政和四年 (1114) 定品序在正任观察使之上,正五品。武官名。见“侍卫亲

  • 平章军国事

    官名。南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置,以授韩侂胄,位在宰相之上。官名。宋代韩侂胄为此官,位在丞相上。见《宋史·职官一》。

  • 蕃育署

    官署名。明成祖上林苑监属署之一。永乐五年(1407)置,设典署一人,正七品,署丞一人,正八品,录事一人,正九品。掌苑地内饲育鹅、鸭、鸡之事。嘉靖(1522—1566)时革典署。参见“上林苑监”。官署名

  • 判司封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司封司长官,员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掌定谥及先期戒本部赴集之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司封复置郎中、员外郎,遂罢。

  • 提督

    官名。① 明朝置,武官。始以内臣、文臣充任,位在总兵官之上,寓以监察之义。永乐 (1403—1424) 中,亲军三大营均设提督内臣。正德 (1506—1521) 中,皇帝自称总督军务,武臣江彬以平虏伯

  • 左右虞候率

    东宫武官名。隋左右虞候府的主官为左右虞候,炀帝改为左右虞候率,各置二人。唐龙朔中改为左右清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