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礼仪院

礼仪院

官署名。①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置,掌依典礼裁定行礼所用仪仗、法物等制度。多以参知政事为判院,学士、丞郎、诸司三品以上为知院。仁宗天圣元年(1023)废。②清初内府机构之一。顺治十七年(1660)改礼仪监设。掌内庭礼乐之事,并考核太监品级。初设总理,左、右协理各一人,后改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八人,笔帖式二十人,赞礼郎十二人,司胙官四人。所属有喇嘛唪经处、皇史宬等。康熙十六年(1677)改称掌仪司。


官署名。宋置。唐有礼仪使,掌国家大礼之事。建中以后,均于郊祀时暂置,事毕即停。宋初以太常礼院掌其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议封禅,曾命学士、常参官详定仪注,事后即罢。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封禅于泰山,又命学士、待制与判礼院官详定仪注。六年(公元1013年)置礼仪院。掌依典礼裁定行礼所用仪仗、法物等制度。判院多以参知政事为之,知院则以学士、丞郎、诸司三品以上官充任。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罢废。

猜你喜欢

  • 宫狡士

    官名。战国秦置。掌王宫犬政。《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可(何)谓‘宫狡士’? ‘外狡士’? 皆主王犬者殴(也)。”

  • 二十四军

    北周府兵各军的合称。北周太祖宇文泰在西魏大统年间 (公元535年~551年)创立府兵制,以六柱国各统二开府将军,每一开府将军又各统二仪同将军。每一仪同将军所领各为一军,合为二十四军。

  • 小内史

    即“小内史下大夫”的省称。

  • 士史

    ①掌管狱讼律文的文书小吏。史即“吏”。《鹖冠子·王铁》: “不待士史,苍颉作书,故后世莫能云其咎。”陆佃注: “士,李官也。” ② 官名。汉朝置。边郡置尉,百里一人,下属士史、尉史各二人,巡行徼塞。军

  • 秋官司寇

    官名,周置,掌刑狱盗贼事。《周礼·秋官司寇》:“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

  • 右武卫将军

    官名。隋朝十二卫将军之一,置二员,从三品,佐大将军总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朝沿置二员,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命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

  • 大兴县尹

    官名。大兴县为元代京县之一,秩正六品,治所在大都丽正门以东。置达鲁花赤、尹、丞各一人,主簿二人,尉一人,典史三人,司吏十五人。

  • 判四方馆事

    官名。宋置,见“四方馆”。

  • 都军头

    宋朝军职名。属御前忠佐军头司。有马步军都军头、副都军头,马军都军头、副都军头,步军都军头、副都军头等名目。参见“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

  • 东都功德使

    官名。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罢崇玄馆大学士后置,与京都左右街大功德使、修功德使总领全国僧、尼之籍及功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