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南宋以吏部郎官改称,参掌尚书右选之事。
官名。战国置。掌都邑军事的长官。《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摹所拓金文汇编》第七三三号(铭):“杫都大司马。”
官署名。元朝置于大都、通州、蓟州等地,掌制作盔甲,隶武备寺。秩正五品、正六品。置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官署名。西夏管理佛教事务的功德司之一。
官名。元置,秩从五品,员额四人,为武备寺的佐官。
海关海事部地方机关三班之一。见“海事部”。
官名。见“饭上人”。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九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满语官名。汉译为“司仪长”,为清朝贝勒府总统领官。设一人,从四品。掌董率府僚,纪纲众务。宣统元年(1909),以避溥仪讳,改称司礼长。
也称商务官,为驻外使馆员,有时由领事兼,有时单设,掌管有关商民和贸易事。如清代驻外使馆有商务委员一人,即属此类。见《清史稿·职官六·外务部·二等出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