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王会清吏司

王会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王会司。清朝理藩院所属六司之一。掌理内扎萨克各部旗的俸禄、朝贡、赏赐之事及办理朝觐、随围等事。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设。以郎中满洲一人,蒙古二人为主官。下设员外郎、主事、笔帖式、经承及贴写书吏等佐助司务。光绪三十二(1906)改隶理藩部。


官署名。清置,属理藩院。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置宾客司,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改为王会清吏司。掌内蒙古科尔沁等部各旗的俸禄、朝贡、赏赐及安排热河行围时札萨克、王公围班,负责分派管围、随围等事。设郎中满一人,蒙古二人;员外郎满二人,蒙古三人;主事蒙古二人;笔帖式满三人,蒙古八人。经承二人,贴写书吏一人。

猜你喜欢

  • 钩盾丞

    钩盾令副贰。西汉置五员,东汉置一员,又于永安宫、苑中离宫、果园、鸿池、南园等处各置丞,分领其事。秩皆三百石,以宦者充任。三国魏沿置,九品,又于邺玄武苑设丞。西晋稍减其官。东晋以后无闻。北魏仍置。北齐、

  • 右都水使者

    官名。北魏、北齐置。《魏书·范绍传》: “转右都水使者。”详见“都水使者”。

  • 大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简称大同侍卫。武宗至大元年(1308)由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改立。仁宗延祐元年(1314),改为中都威卫使司,隶徽政院。参见“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

  • 签枢

    签书枢密院事省称。

  • 司府卿

    官名。即太府卿,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太府卿。

  • 同押衙

    官名。唐末、五代盐铁、户部、度支三司所置属官。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以盐铁转运使额职极多,将其设为尚书省省职,为转迁之序,位正押衙下、衙前都虞候上。

  • 分守道

    官名。即“守道”。官名。简称巡道,明清时设置。明永乐时常令方面官巡视民间疾苦,后遂以布政司右参政、右参议分守一定地域,督察所属府州县,称为分守道。分每一布政司辖区为若干道,其建制增减无定。据《明史·职

  • 水磨务

    官署名。宋朝置,掌水硙磨麦,供尚食及内外之用,设监官,以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官署名。宋置,属三司或司农寺掌水硙磨麦,以供尚食及各官署需用。

  • 怀恩军

    禁军名。后周置,《五代会要·京城诸军》记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十二月,“以新收复秦、凤州所擒获川军,署为怀恩军。”

  • 大比

    选官制度。始见于周。定每三年一次。《周礼、地官、乡大夫》: “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宋、元、明、清诸朝沿用以称乡试,每三年一次,于子、卯、午、酉年八月在各省省城及京师举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