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水陆运使

水陆运使

使职名。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置,以陕州刺史李杰充任。其后诸刺史常带使,开元十三年(725)敕陕州水陆运使别自置印; 德宗建中二年十二月(782)停江淮水陆运使,转运事委度支处置,三年八月分置汴东西水陆运使,贞元三年(787)正月诸道水陆运使停; 宪宗元和六年(811)十月敕河南、陕州水陆运使停。


官名。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李杰为刺史,充水陆运使,水陆运使自此始。此后常以刺史兼此职。开元中,河南、陕西两使,每年常运米一百八十万石送京师。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五月敕陕州水陆运使令别自置印。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二月,停江淮水陆运使,转运事务委度支处置。次年八月分置汴东西水陆运使。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正月,诸道水陆运使并停。

猜你喜欢

  • 光监钱

    宋代科举考试的报考费。熙宁九年 (公元1076年) 每次参加科场应试,应举者除国子监三舍生外,均须交纳光监钱三贯,始得给牒应试,所收之钱充贡院和期集的费用。

  • 调班

    清朝授官班秩之一。指同品级官员调补之班次,有多途: 以开列具题调者,吏部尚书以五部、理藩院尚书调; 以保举调用年满更换者,户部三库郎中以宗人府理事官、部院宗室郎中、理藩院步军统领衙门内务府满洲郎中调;

  • 加捐指分

    见“指分”。

  • 大人

    ①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汉魏南北朝时的匈奴、乌丸、鲜卑及稍后的契丹等少数民族首领皆有此称。多由推举产生,任期有一定限制。《魏书》:“(乌丸)常推募勇健能理决斗讼相侵犯者为大人,邑落各有小帅,不世继也。”

  • 散兵马使

    官名。唐朝后期置,东都留守属官,魏弘章曾任之。

  • 副军需官

    官名。清末新陆军职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标一人,正四品,协参领充,奏补。掌督理本标粮饷服装等事,步马标兼管军械。

  • 都大提举汴河堤岸司

    见“汴河堤岸司”。

  • 左户掾

    北齐州刺史属吏名。参见“左户”。

  • 王府中直兵参军

    官名。南朝宋公府设中直兵参军,典领亲兵。梁始于皇弟皇子府设中直兵参军,陈沿置。北齐王府亦置此职。

  • 中尚院

    官署名。元置,见“中尚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