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隋朝陇右牧次官,置一员,视从六品。
官名。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翰林院置,当时庄宗初建号,故特立此名。
即“军师祭酒”。晋朝避讳改。官名,即军师祭酒的简称,晋朝人编写《三国志》时,为避司马师讳,故意省去“师”字。掌参谋军事。东汉末年曹操置,蜀也置。《三国志·蜀书·来敏传》:“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辅
清朝地方官员对学政之尊称。
农官名。汉代应劭《风俗通·祁典·稷神》:“《春秋左氏传》有烈山氏之子曰柱,能殖百谷蔬果,故立以为稷正也。周弃亦以为稷正也。”
宋朝吏部郎中、员外郎通称。
官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见“兵站总监”。
官名。北魏以来常于“丞相”上加大字以示尊崇。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 置左、右大丞相,以宇文赞为右大丞相,位在左大丞相下。不久罢。参见“大丞相”。
即“物林大”。
武官名。南京置,为统领的佐官,地位在同统领之下。参见“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