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牌
①明、清官员标志。以写有令字的蓝旗和圆牌颁给地方大员 (如总督、巡抚或钦差大臣),作为具有便宜行事特权的标志。称王命旗牌。②官名。掌旗牌的官称为旗牌官,也简称为旗牌。
1、皇帝命令的标志。明清制度,以上面写着令字的蓝旗和圆牌,颁发给总督、巡抚、钦差大臣等大员,作为具有便宜行事特权的标志。通称此种标志为旗牌、或王命旗牌。
2、旗牌官的简称。掌旗牌的官称旗牌官,也简称旗牌。
①明、清官员标志。以写有令字的蓝旗和圆牌颁给地方大员 (如总督、巡抚或钦差大臣),作为具有便宜行事特权的标志。称王命旗牌。②官名。掌旗牌的官称为旗牌官,也简称为旗牌。
1、皇帝命令的标志。明清制度,以上面写着令字的蓝旗和圆牌,颁发给总督、巡抚、钦差大臣等大员,作为具有便宜行事特权的标志。通称此种标志为旗牌、或王命旗牌。
2、旗牌官的简称。掌旗牌的官称旗牌官,也简称旗牌。
官名合称。唐肃宗乾元元年 (758) 始置,即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中官正,员各一人,皆正五品上,掌司四时,观察气象变异,隶司天台。宋初隶司天监,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改隶
见“刀笔吏”。
官署统称。太平天国管理百工技艺的生产机构。金田起义后不久即在军队中设置,咸丰三年(1853)定都天京 (今南京) 后,又加扩充。设于军中者,有典旗帜、典炮、典铅码、典红粉、典硝、典铁匠、典木匠、典竹匠
宋朝大理评事别称。官名,也写作“廷平”。1、汉朝“廷尉评(平)”的简称,详“廷尉平”条。2、唐朝大理寺评事的别称。《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大理为棘卿,评事为廷评。”3、宋朝大理评事的别称。
官署名。清末地方检察机构之一。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设于京师、奉天等地,宣统元年(1909)后各省渐设。每省省城一所,附于高审厅内,距省城较远的大商埠得设分厅。掌对同级审判厅案件的检察事项。置检察
官名。西汉置于长安东市,属京兆尹,主管市政。新莽以长安为常安,东市称京,西市称畿,东市令为五均司市师。西汉秩比千石,东汉为六百石。官名,西汉置。汉在长安设东西两市,市令掌管市政和商业贸易,属京兆尹。王
官名。清初督捕衙门之职官。顺治十一年(1654)设,满州、汉军各一人,后改满、汉各一人。掌督捕逃人事。康熙二年(1663)改隶兵部。三十八年,以督捕衙门并入刑部,遂裁。
军中杂职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监军。管理铅弹。
官名。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以后,于诸王府各置侍讲一人,为诸王讲解经史。
官署名。金朝置。属工部。掌修缮庙社及城隍门钥、百司公廨、系官舍屋并栽植树木工役等事。设左、右厢官各二员,掌监督工役;受给官二员,掌支纳诸物及制作陶器等事; 秩均正八品。官署名,金朝置。掌修完庙社、城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