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护军将军

护军将军

官名。①西汉将军名号。武帝时以韩安国为之,督护诸将军。不常置。②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207) 曹操改丞相府护军为中护军,其资重者迁护军将军,四品,职掌相同,典武官选举,与中领军(领军将军) 同掌禁军,出征时督护诸将,隶属领军。西晋不典选举,不隶领军,自领禁卫营兵,三品。东晋元帝永昌元年 (322) 省并入领军,明帝太宁二年 (324) 复分置。南北朝沿置,掌督护京师以外诸军,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等,出征时置参军。权任颇重,诸将军皆敬之。北齐为护军府长官,领东、西、南、北四中郎将府及各地关尉、津尉,皇帝出则护驾,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及诸曹参军。宋三品,梁十五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二品上,二十三年改从二品,北齐从二品。皆金章紫绶。魏、晋、宋、陈其品皆与中护军同,梁、北魏、北齐则比中护军高一阶。


官名。汉置护军将军。《汉书·李广传》:“广为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魏晋皆置护军将军,掌武职选用及中央军队。《晋书·职官·护军将军》:“魏初,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也。”南朝宋置护军将军,掌外军。《宋书·百官下·护军将军》:“护军将军一人,掌外军。”“盖护军护诸将军。”“护军犹别有营也。领、护资重者为领军、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官属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征,则置参军。”梁朝也设护军将军。《隋书·百官上》:“领军、护军、左右卫、骁骑、游骑等六将军,是为六军。”北齐也置护军将军。《隋书·百官中·护军府》:“将军一人,掌四中关津;舆驾出则护驾。”

猜你喜欢

  • 书启

    清代知县幕宾名。掌理书札文牍。

  • 三等通译官

    见“通译官”。

  • 京师地方审判厅厅丞

    官名。清末置,为京师地方审判厅主官,见“京师地方审判厅”。

  • 马褂

    服饰名。清朝官服之一。满语称“额伦代”。即是行褂,长只到股,袖只到肘,行军或旅行,主要是骑马时穿在袍服之外。自王公大臣以下官吏、庶民皆可用之。乾隆(1736—1795)中傅恒征金川归,喜其便捷,名之“

  • 戟史

    郡门下吏名。晋置,见《彭祈碑阴》。属于小史之类,掌执戟侍从。

  • 承天府守备太监

    官名。明嘉靖 (1522—1566) 时置,一人,掌承天 (治今湖北钟祥) 荆襄地方,征收籽粒,护卫显陵。为司礼监外差。

  • 牸牛局都尉

    官名。北齐置,见“驼牛署令丞”。

  • 宰衡掾史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时王莽为宰衡,掾史为宰衡府诸曹长官,分掌本曹事。《汉书·王莽传上》:“(莽)上书言:‘臣以元寿二年六月戊午仓卒之夜,以新都侯引入未央宫;庚申拜为大司马,充三公位;元始元年正月丙辰

  • 钱谷

    州县官署中主办钱粮、税收、会计的幕友称钱谷师爷,简称钱谷,又称钱梁师爷。清代知县幕宾名。掌理赋税、稽核报销及钱债地亩等诉讼。

  • 管领上都等处诸色人匠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五品,隶翊正司,掌皇后属户二千五百,设于成宗元贞元年(1295)。置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