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战国诸郡

战国诸郡

政区名。据杨宽《战国史》附录一《战国郡表》所载,魏国有:河西郡、上郡,均为魏文侯时置;河东郡,为抗秦而设;方舆郡、宋郡,原为宋地,齐破宋后属齐,魏取其地后设郡。赵国有:上党郡,魏分晋上党地置:雁门郡、云中郡,原为楼烦地。赵武灵王破楼烦、林胡后置;代郡,原为代国地,为赵襄子所灭,赵武灵王时置郡。韩国有:上党郡,韩分晋上党地置,三川郡,韩宣王时置;上蔡郡,韩厘王时置。楚国有:宛郡、汉中郡,均为楚悼王时置;新城郡,原为韩地,后为楚所得,怀王时置郡;江东郡,楚怀王灭越后置;黔中郡,楚威王时置;巫郡,楚怀王时已设郡。燕国有:上谷郡、渔阳郡、辽东郡、辽西郡、右北平郡,均为秦开破东胡后置。七国中唯齐国不设郡。秦国在统一六国后除京师地区的内史外,共分三十五郡,都是在战国时期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陆续设置的,有一些郡则是五国原设而秦沿置的。战国时秦国除三十五郡外还有陶郡,原为宋地,齐灭宋后属齐,后为秦所得,作为魏冉封邑,魏冉死后置为郡,后为魏所攻取,秦灭魏后未再设。参见“三十六郡”。

猜你喜欢

  • 戊校尉

    官名,汉置,掌西域屯田事。《后汉书·西域传》:“元帝又置戊、已二校尉,屯田于车师前王庭。”“后阿罗多复从匈奴中还,与卑君争国,颇收其国人。戊校尉阎详虑其诏引北虏,将乱西域,乃开信告示,许复为王,阿罗多

  • 国信所

    官署名。北宋真宗景德四年 (1007) 置,全称为管勾往来国信所。掌接待契丹使臣及遣使契丹之事。设管勾官二人,以内侍都知押班充任。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主管往来国信所,以内侍都知押班为主管官。掌接待

  • 橐泉监

    官署名。秦置,属太仆,有长、丞,主皇帝乘马。西汉因之。东汉省。官署名,秦汉皆置,掌养御马,其官为长、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仆》,参看“橐泉”条。

  • 超武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刊正将军名号时置,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九班。陈沿置,拟八品,比秩六百石。

  • 通政少卿

    官名。明建文(1399—1402)中改通政使司为通政寺,改通政为少卿。成祖朱棣即位,复旧。官名。明置,为通政寺副贰长官,位在卿下,佐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等事。惠帝建文年间,改通政使司为通政寺,改通政

  • 三考

    传说虞舜时考绩官吏的制度。每三年考核一次,九年则三考。《尚书·虞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安国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 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 缮珍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由管领怯怜口总管府改立,隶徽政院,领上都、大都等地诸色人匠提举司从事造作。仁宗延祐六年(1319)升徽仪使司。七年,复为缮珍司。英宗至治三年(132

  • 待班

    即“待次”。

  • 武翼都尉

    散阶称号。清朝武职从三品之封赠。初,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三品封怀远将军,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翼大夫;属八旗者从三品封通议大夫。三十二年,统一为武翼大夫。五十一年,改此称,遂为定制。官名。清代官制,武

  • 文学卒史

    官名,秦及汉初各卿及郡国皆置,主文学、教育、掌管学校,教授诸生,或掌典章故事,侍从顾问。后渐为文学掾史代替。《史记·滑稽列传》:“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受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