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行营大臣
官名。清朝掌管行营政令之长官。光绪(1875—1908)初年置,六人,由宗室王公、蒙古王公及满大臣内特派兼管。下属有办事章京十六人,掌章奏文移,由护军参领兼任。
官名。清置,为总理行营事务处的主官,见“总理行营事务处”。
官名。清朝掌管行营政令之长官。光绪(1875—1908)初年置,六人,由宗室王公、蒙古王公及满大臣内特派兼管。下属有办事章京十六人,掌章奏文移,由护军参领兼任。
官名。清置,为总理行营事务处的主官,见“总理行营事务处”。
清朝吏部铨选制度。乃补授官员之方法。按官员铨选章制规定,凡应具题补授之官员出缺,某上司在应补或应升此缺人员中拣选,题请补用,称题补。
官名。北齐设置,见“中尚食局典御”。
官署有用坊作名称的。隋朝太子官署有左?椅婪弧⒛诜弧⒚畔路弧⒌涫榉弧⒌渚坏取<端迨椤ぐ俟僦小贰L瞥庸偈粲刑幼蟠悍弧⑻佑掖悍唬幽诜坏取<毒商剖椤ぶ肮偃贰�
官名。辽朝置,属南面官。加官,无实职。在右龙虎军上将军下。
清末外城工巡局所属机构。见“外城工巡局”。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的简称。
州分职吏名。晋代凉州设置,见《彭祈碑阴》,为军议从事的异称,掌参议军事。
即降低职务。为官员降罚的方式之一。始行于战国,历代沿用之。
官名。北齐太子右卫坊属官,从七品上。
满语官署名。即“打牲乌拉衙门”。布特哈,意为“渔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