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尚辇局

尚辇局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殿内省置,有奉御二员、直长四员,又有掌辇六员。唐朝殿中省沿置,有奉御二员、直长三员、尚辇二员。掌宫廷舆辇、伞扇,大朝会陈于庭,大祭祀陈于庙,皆伞二、翰一、扇一百五十六,事毕而藏之; 常朝则去扇,左右留三。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奉舆局,咸亨元年(670)复旧。又有掌扇六十员、掌翰三十员,掌执伞扇、纸笔砚杂供奉之事; 掌辇二员,掌率主辇以供其事。宋朝殿中省沿置,掌舆辇之事,有典御二员、奉御四或六员、监门一、二员,又有正供御;南宋罢。辽朝殿中司置,以尚辇奉御掌之。金朝殿前都点检司置,有使、副使,掌承奉舆辇等事,又有直长、典舆都辖、收支都监、同监、本把等属。


官署名。掌舆辇繖扇等。隋殿内省有尚辇局,其官有奉御、直长、掌辇等。见《隋书·百官下·殿内省》。唐代尚辇局属殿中省;龙朔二年改尚辇局曰奉舆局。见《新唐书·百官二·殿中省》。宋承唐制,见《宋史·职官四·殿中省》。

猜你喜欢

  • 翰林学士奉旨

    官名。见“翰林学士承旨”。

  • 司宪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司宪司长官,员二人,佐大司寇卿制订刑法,并依据刑法决定罪犯刑罚轻重。下设司宪上士、司宪中士、司宪旅下士以佐其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宣帝即位

  • 稽俸处

    官署名。见“稽俸厅”。

  • 县政府军事科

    县政府内部分科之一。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设置,以科长为主官。掌理兵员调查征募,兵役宣传奖惩,在乡军人的管理,出征军人家属的优待,防空及救护,保安,军事征用、兵要地图调查。因与县国

  • 司度员外郎

    官名。即度支员外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度支员外郎。

  • 定陇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班,拟折冲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罢。

  • 陶正

    官名。制陶工匠长官。西周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昔虞阏父为周陶正”。杜预注: “当周之兴,阏父为武王陶正。”战国齐也有官印存在。官名。周置,掌制造陶器之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

  • 六部书

    官名。太平天国前期,东、北、翼三王府所属六部主官称为六部尚书,燕、豫二王府所属六部主官有吏书、户书、礼书、兵书、刑书、工书,合称为六部书。后期六爵所属似亦有六部书。例如太平天国文书《名册三十五件》中载

  • 卓尼尔

    唐古特官。清分设于前后藏,秩六品,属唐古特文官。前藏员额三人,为噶厦办事处秘书;后藏员额不定,佐大卓尼办理交际等事项。民国时期沿置。

  • 相国参军事

    官名,汉魏皆置。东汉王府、公府、军府皆置参军事,简称参军,掌参谋军事。东汉称丞相为司徒,东汉末年曹操改司徒曰丞相,魏丞相、相国并称。相国参军事,为相国府属官,掌参谋军事,分正参军和行参军。统称参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