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官署

太官署

官署名。北齐光禄寺置,掌百官食膳事,有令、丞。隋、唐光禄寺沿置,隋朝有令三员、丞八员,又有监膳十二员、唐朝有令二员、丞四员,掌供百官膳食,又有监膳十员、监膳史十五员、供膳二千四百员等。明洪武八年(1375)光禄寺置,曰大官署,有令一员、丞一员、监事一员,掌供祭品宫膳、节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后改令为署正,一员; 署丞四员、监事四员。清朝光禄寺沿置,掌供豕物,备器用,稽市直,征菜地赋额致诸库,有署正,满、汉各一员,满员正四品,顺治十六年(1659)改正六品,康熙六年(1667)升正五品,九年定从六品,汉员同; 又有署丞,初为正六品,康熙九年定从七品,满洲一员,康熙三十八年增一员,汉员一人,康熙十五年省; 又有监事汉员一员,康熙十二年省。


官署名。北齐设太官署,属光禄寺,掌膳食。见《隋书·百官中·光禄寺》。

猜你喜欢

  • 清平官

    南诏用以指坦绰、布燮、久赞,犹唐朝宰相,决国事轻重。

  • 知州事

    官名。宋朝州一级行政长官,以京朝官及閤门祗候以上武臣充任。

  • 两制

    唐、宋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或他官知制诰)合称。以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及他官知制诰掌外制,故称。唐宋两朝对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两官的合称。翰林为内制,掌起草内廷书诏;中书舍人为外制,掌起草中书制诰。他

  • 检察处

    官署名。清末设检察厅,与各级审判厅对峙,负责检察纠正审判中的问题。民国初沿其制,后于最高法院配置检察署,其余各级法院配置检察处,不另设独立的检察机关。参看“检察厅”条。

  • 民政部参议厅统计局

    清末民政部参议厅所属机构,掌理全国民政之统计,综缉统计年鉴等事,设总核一人,提调二人,下设调查、编制两科,有科员十人。

  • 昭武都尉

    散阶称号。清朝武职正四品之封赠。初,武职中属绿营者正四品封明威将军,乾隆二十年(1755)改昭武大夫,属八旗者正四品封中宪大夫。三十二年,统一为昭武大夫。五十一年,改此称,遂为定制。官名。清置,清代武

  • 就谷监副监

    官名。唐朝将作监就谷监次官,置一员,从七品下。

  • 后将军

    官名。汉朝为重号将军之一,与前、左、右将军并位上卿,位次大将军及骠骑、车骑、卫将军。有兵事则典掌禁兵,戍卫京师,或任征伐。设长史、司马等僚属。平时无具体职务,一般兼任他官,常加诸吏、散骑、给事中等号,

  • 邑尉

    官名,汉置,即公主封地之县的县尉。参看“邑令”、“县尉”条。

  • 委任职技术人员任用资格

    依照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十一月四日公布的《技术人员任用条例》规定,具有下列资格之一的公务员可任用为委任职技术人员:一、经普通考试各种技术人员考试及格或与普通考试相当的特种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