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

官名。秦朝始置。两汉因之,秩二百石,无员额,轮流宿卫,如三署郎中。西汉隶太子太傅、少傅,东汉隶太子少傅。太子阙位则隶少府。三国沿置。魏七品。晋朝置十六人,七品,职比散骑、中书侍郎,掌文章书记,初隶太子太傅、少傅,后隶太子詹事。南朝沿置,宋七品,梁三班,陈七品。北魏亦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从六品下。北齐置二十八人,从六品下,隶詹事府典书坊。隋朝太子典书坊置八人,从六品,掌书令表启之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管记舍人,减四人。唐初复旧称,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右司议郎,咸亨元年(670) 复旧,后以四员为额,正六品上,隶右春坊。北宋真宗、仁宗、神宗、钦宗升储,各置一人,以他官兼任。南宋因之,从七品。辽朝隶右春坊。


官名。掌行令书、表启等。秦置此官,西汉因之,比郎中。东汉无员限,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魏沿汉制。晋置十六人,职比散骑中书侍郎;驾出,正直从次直守;妃出则次直从。南朝宋齐梁陈皆置,掌文记。北魏也置。北齐典书坊置二十人,隋置八人;炀帝改为管记舍人,減四人。唐仍称太子舍人,四人,正六品上,掌行令书、表启等。其后,宋辽等也置太子舍人。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舍人》、《新唐书·百官四上·右春坊》、《宋史·职官二·太子中舍人、舍人》、《辽史·百官志三·右春坊》。

猜你喜欢

  • 随侍太监

    官名。清朝内奏事处中任职之太监。额设二人。详见“奏事处”。

  • 乐道安贫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不遇类科目。大历二年(公元767年)诏举,杨膺及第。

  • 太仓使

    官名。金设此官,掌九谷廪藏、出纳之事。从六品,副使从七品。属太府监。见《金史·百官二·太府监·太仓使》。

  • 执义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 (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七班,普通六年(525) 刊正将军名号后罢。

  • 流官

    明清时由政府任命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官员之统称。相对于土官而言。因属政府派设,有任期,可调动,不同于世袭的土官,故名。即政府任命之官,因随时可以调往他处,故称流官(流动之官),它是与地方土官相对而言

  • 三品将军

    两晋南北朝位居第三品的各种名号将军的统称。将军的品位在各朝都有变化,两晋位第三品的有诸征镇安平将军,镇军、抚军至龙骧将军等。《晋书·职官》: “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者,著武冠,平上黑帻,五时朝服,佩水苍

  • 社稷署令丞

    官名。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始置,秩从六品。掌祭祀社稷之事。设令二人,从六品;丞一人,从七品。

  • 猛毅将军

    见“十猛将军”。

  • 会福院

    官署名。元朝置,掌大护国仁王寺及昭应宫财用。世祖至元十一年 (1274) 建寺,立财用规运所,秩正四品。十六年,改为总管府。武宗至大二年(1309),改都总管府,秩从二品,不久升为会福院,置院使五员。

  • 宗师上士

    即“小宗师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