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天官府

天官府

官署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为六府之首。以大冢宰卿为长官,设小冢宰上大夫、天官府都上士以佐其职,掌管宫廷供奉、侍御、警卫及全国财政收支,赋役调发,百官俸给等事务。在下“五府总于天官”之诏时,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总管全国各项事务。领司会中大夫、宗师中大夫、左右宫伯中大夫、御正中大夫 (后置上大夫)、御伯中大夫(后改纳言中大夫)、膳部中大夫、太医下大夫、太府中大夫、计部中大夫、司内上士等属官,各司其职。武帝建德二年 (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府置四司,以下大夫为长官。宣帝即位后,复旧。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官署名。北周依《周礼》设置,掌宫廷事务与财货。长官为太宰,若被皇帝任命为执政官,则总摄其他五府,为六卿之首,称为大冢宰卿,小冢宰卿为其副职。属官有御正上大夫,司会、宗师、左右宫伯、纳言、膳部、计部等中大夫,太医下大夫,司内上士诸职。

猜你喜欢

  • 七部尉

    北齐京师清都郡所置左部、右部、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后部尉的合称。分属于邺、临漳、成安三县,邺令领右部、南部、西部三尉,临漳令领左部、东部二尉,成安令领后部、北部两尉。典军事,负责京师治安管理,下设

  • 受给库提领

    官名。元置,属工部,为受给库主官,掌京城内外营造木石等事。另有大使、副使等官。见《历代职官简释·受给库》。

  • 除吏

    任免官吏。《汉书·田蚡传》:“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颜师古注:“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官制用语,即任免官吏。《汉书·田蚡传》:“上乃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注:“师古曰:凡言除者,除去

  • 官名。春秋战国置。① 下级军吏。《墨子·迎敌祠》: “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孙诒让注: “校,盖军部曲吏。”②掌驾车马。同“校人”。《荀子·哀公》: “三日而校来谒,曰: ‘东野毕之马失。两骖

  • 小司右上士、中士

    官名。见“司右中大夫”。

  • 司袍袄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无此官。北周置司袍袄中士,正二命;司袍袄下士, 正一命, 掌将士服用之袍袄,属夏官府武藏中大夫。

  • 左中允

    官名。明清詹事府所属机构左春坊之职官。与左庶子、左谕德等共掌记注、纂修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置。二十五年,改詹事院为詹事府,始为詹事府左春坊属官。额二人,正六品。虽沿古制为太子东宫官属,实仅

  • 榷货务使

    官名,金置,“掌发卖给随路香茶盐钞引”,使从六品;副使从七品。见《金史·百官二·榷货务》。

  • 导官丞

    官名。西汉置,属少府,为导官令副职。东汉改属大司农。三国魏、两晋及南北朝皆沿置。北齐为司农寺导官署次官。唐亦置,员四人,正九品上。宋初仅存空名,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官名,为导官令之副

  • 告近

    官制术语。清制,凡汉官任外职,如离本籍过远不能迎养父母者,得请改为近省,以行省之毗连者为限,谓之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