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朝官

大朝官

官名统称。北宋前期为太常丞、秘书丞、殿中丞、著作郎等以上文臣寄禄官统称,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奉议郎以上官统称。

猜你喜欢

  • 监理

    官名。北洋政府设于西北筹边使公署公厅,即厅长之职。

  • 光禄勋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郎中令置。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虽不如郎中令亲近,但职司范围更加扩大,地位显要。职掌宫殿门户宿卫,兼侍从皇帝左右,宫中宿卫、侍从、传达诸官如大夫、郎官、谒者等皆属之

  • 内侍省押班

    宦官名。宋朝初年内侍省置,位副都知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正六品。辽朝亦置,又有内侍左、右厢押班。

  • 通济监

    官署名。西夏朝仁宗天盛十年(1158)始置。西夏朝景宗元昊始造货币, 但境内铜少, 故通用宋、辽、金三国货币,而以宋钱为主。仁宗置此监,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执掌,铸天盛元宝等钱,与金正隆元宝钱并用。西夏铸

  • 大都宣课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掌诸色课程和京城各市。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并原京城两税务为大都税课提举司,武宗至大元年(1308),改宣课提举司,秩从五品。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等职。下领马市、猪羊市、牛驴市

  • 顿舍官

    官名。金置,见“武器署”。

  • 中书五房

    官署名合称。隶中书。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置。孔目房掌文武升朝官及刺史以上、少尹、上佐、卫佐、伎术官、堂后官进奏、除授,及知州、通判差遣之事; 吏房掌后妃、诸王、公主封册,驸马除拜,

  • 永宁宫

    宫名,三国魏明帝郭皇后居此宫,故为之代称。《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明元郭皇后》:“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帝疾困,遂立为皇后。齐王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

  • 染院使

    官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置,分东、西二使,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

  • 光尉

    为光尉大夫或光尉郡的省称。王莽分三辅为六尉郡,每郡置大夫一人,职如郡太守。霸陵、杜陵,东至蓝田,西至武功、郁夷十县,为光尉郡,其长官称光尉大夫。见《汉书·王莽传》、《三辅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