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城门校尉

城门校尉

官名。西汉武帝征和二年 (前91) 始置,秩二千石。掌京城长安诸城门警卫,领城门屯兵,属官有司马一员及十二城门候。职显任重,每以重臣监领。王莽居摄时,更名为城门将军,诸城门各置校尉,始建国元年 (后9) 又置中城将军主十二城门。东汉复旧名,秩比二千石。当时洛阳十二城门,惟北宫门属卫尉,其余十一门各设门候,隶城门校尉。位在北军五校尉之上,多以外戚重臣领之。三国沿置。魏四品,属官有司马一员,十二城门候、候副。西晋沿置。东晋、南朝罢。十六国后秦仍置。北朝魏、齐皆置,职权渐轻。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593) 定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四品上。北齐置二员,为城门寺长官,四品上,隶卫尉寺。掌宫殿、城门并诸仓库门禁管钥,别有卫士署掌京城及诸门士兵。北周改置城门中士,掌京城十二门禁令,隶司门下大夫。隋朝复置,员二人,为城门局长官,初隶门下省,从四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减一员,改隶殿内省,降为正五品,后又改名城门郎,复隶门下省。


官名,汉置,西汉掌京师城门屯兵及开闭;东汉掌京都洛阳十二城门屯卫兵,俸比二千石。属官有司马、城门候等。其后魏、晋、北魏、北齐沿置,隋朝废。见《后汉书·百官志四·城门校尉》、《通典·职官·诸校尉》。

猜你喜欢

  • 衣冠署令丞

    官名。北齐太常寺所属有衣冠署,置令及丞,掌管冠帻、舄履之类事务。隋及唐初沿置,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废。

  • 王国侍郎

    官名。参见“侍郎”。官名。西汉始置,属王国郎中令。侍从王的左右,多以文学之士充任。《汉书·王尊传》记王尊为东平王相,王欲观其佩刀,“尊举掖,顾谓旁侍郎:前引佩刀视王”。三国魏时秩第八品。晋、南朝宋齐梁

  • 保安处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省政府内的特设机构,掌理全省“保安”行政事务。依照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七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公布的《各省保安处组织通则》规定,设处长、副处长各一人。处

  • 羽林左卫指挥使

    武官名。明洪武中始置羽林左卫,永乐以后沿置,为上直亲军之一,掌守卫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以指挥使为主官,下辖千户所。

  • 籥师丞

    官名。周朝置。乐官。籥师副职。《礼记·文王世子》: “籥师学戈,籥师丞赞之”。参见”籥师”。

  • 上大将军

    官名。三国吴大帝黄龙元年(230)拜陆逊为之统兵,位大将军上。十六国汉、前燕、北燕亦置。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置,正九命,位大将军上,为高级武官名号。隋朝为从二品散实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

  • 管理户部三库大臣

    官名。清朝户部三库总管。雍正元年(1723)设,满、汉各二人,由王公大臣中简派,三年一更代。掌管三库之行政、慎守藏、严出纳,月报岁汇,依期奏销。光绪二十八年(1902)裁。

  • 左尚方

    官署名。参见“尚方”。官署名,秦汉置尚方,由令丞主持,掌造皇室所用刀剑玩好之物,属少府,西晋置左、中、右三尚方,南朝置左、右尚方,一令一丞,皆掌造兵器。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晋书·职官志·

  • 右翼军都统

    武官名。辽置, 见“右翼军都统所”。

  • 虎贲司马

    官名。北魏置。统领虎贲,侍卫皇帝。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从五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官名,西汉置,为虎贲校尉属官,掌领轻车。参看“虎贲校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