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家

国家

①春秋战国时期称诸侯封域为国,卿大夫采邑为家。亦以为国之通称。《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赵岐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家也。”《尚书·立政》:“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西周)。”②指帝王。《后汉书·祭祀志上》:“二月,上至奉高。”刘昭注引应昭《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 “国家(光武帝)居太守府舍,诸王居府中,诸侯在县庭中斋。”③ 公家。《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多历年稔,乃至宫人亦不食国家之食,积累岁月。”


1、指皇帝。《后汉书·祭祀志上》:“二月,上(光武帝)至奉高。”注:“应劭《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曰:十五日,始斋。国家居太守府舍,诸王居府中,诸侯在县庭中斋。”

2、指公家。《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多历年稔,乃至宫人,亦不食国家之食,积累岁月。”

3、指诸侯卿大夫的封地。春秋战国时,诸侯封地称国,卿大夫的封地称家,也通称为国。《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注:“赵岐曰: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之)家也。”

猜你喜欢

  • 大冢宰

    参见“大冢宰卿”。官名。北周采用古代官制,仿照《周礼》,中央机关统于六官,天官大冢宰为六官之长,大冢宰统领百官,相当后代的宰相。北周末期,外戚权臣杨坚以大冢宰的名义统治北周;到隋朝建国,北周制度全被废

  • 冯相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冯相氏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太中大夫属官,掌观测历法时辰与天位的对应,来考察历法的精粗,下设冯相中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宣和库

    官署名。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间,蔡絛为遨取宠信而建议创置。拘括四方金帛及府藏所储,入藏此库,作为皇帝私财。官库名。宋宣和间,蔡绦为博取徽宗的宠信创建宣和库,掌收储财物,分列泉货、币

  • 多臣

    官名。殷朝置。武官。《殷契粹编》第一一六九片: “多臣往 (警)。 ”

  • 咸州乣将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统领咸州路乣军。

  • 赐紫禁城骑马

    清代优礼大臣的方式之一。见“加顶带”。

  • 尚工署

    元朝官署名。秩从五品,隶内正司,掌中宫百工制造,设于仁宗皇庆元年 (1312)。置令一员,丞二员。官署名。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置,属内正司。秩从五品,掌营缮杂作之役,设令一人,从五品;丞二人,

  • 寺正

    官名。明朝大理寺属官。洪武十四年(1381)置,大理寺下分左、右寺,各一人,正六品。建文(1399—1401)初改左、右寺为司,改寺正为都评事。成祖即位,复旧制。各掌本寺,分理全国刑名复审之事。

  • 建远将军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三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

    官名。清末临时派往各国考察宪政之高级官员。光绪三十一年(1905)始置,初为五人。三十三年后续置。无定额,特简。多为从一品、正二品官员。掌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提出报告与建议,以供采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