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前锋统领”。
官名。①周朝置。掌测量道路。《仪礼·大射》: “司马命量人,量侯道,与所设乏。”郑玄注:“量人,司马之属,掌量道巷涂数者。”② 《周礼》夏官之属。掌测量营造城邑宫室的土地面积。《周礼·夏官》: “量人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改为四品上。北齐沿置,为长秋寺次官,位在卿下,员一人,以宦官充任。掌诸宫阁,并领中黄门、掖庭、奚官等署。四品。官名。北魏、北齐皆置,正三品
官名。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年 (385)置,位在左、右相及左辅之下。后燕慕容熙光始元年(401)“改北燕台为大单于台,置左、右辅,位次尚书”。汉朝右扶风的别称。《史记·酷吏列传·王温舒》:“坐法失
官署名。魏晋尚书有比部曹,《隋书·百官志》记其职掌为“掌诏书律令勾检(稽核)等事。”至隋为刑部四司之一。隋初比部司的主官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比部郎中一人,从五
官名。明太祖洪武三年 (1370) 于各王府分置,各一人,从二品,以辅弼诸王。九年罢。
选官制度。清朝对因保举而由军机处记名者之称呼,以别于吏部之“存记”。凡此等人员升官得缺较易。
官名。一说为司空别称。《尚书·周书·酒诰》: “若保宏父,定辟。”孔安国传: “宏,大也。宏父,司空。”孔颖达疏: “诸侯之三卿,以上有司马、司徒,故知宏父为司空。”官名。即司空。《尚书·酒诰》:“若
使职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授萧瑀、李靖等十三人,巡省天下州县,观风俗之得失,察刑政之苛弊。唐诸道临时特遣使之一。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正月,分遣萧瑀等十三人巡省天下,延问疾苦,观风俗之得失,察
即“绫锦院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