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右领军卫大将军

右领军卫大将军

官名。唐高祖武德五年 (622)改右御卫为右领军卫,置为长官,一员,正三品,掌宫禁宿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射声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城诸门。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右戎卫大将军,咸亨元年(670) 复;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又改右玉铃卫大将军,中宗神龙元年 (705) 再复。德宗贞元二年 (786)置上将军后,居其次。北宋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降为正四品。南宋多不除授,孝宗隆兴 (1163—1164) 复置。辽朝亦置,位上将军下,为加官。

猜你喜欢

  • 都大提举茶场

    属名。宋朝都大提举茶场司长官。参见“都大提举茶马司”。

  • 大理院典簿厅

    大理院内部机构。掌法庭的录供,例案的编辑及本院文牍、会计事务。主官有都典簿一人,秩从五品,下设典簿四人,秩从六品,分任文牍、会计事务,并监守印信;主簿六人,秩正七品,掌录供、编案、译电及督同录事缮写文

  • 奉圣州转运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南面官,掌漕运等事。始置于圣宗开泰三年(1014)。

  • 京师路工局

    官署名。清末巡警部、民政部所属之机构。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工巡总局东西城路工局设。时隶巡警部。专司修筑路工事宜。辖内城路工东、西局,外城路工东、西局,西直门外路工局。置总办一员,辖文案、支应、

  • 诏狱亭部

    官署名,东汉置,即审判科,掌审理案犯。亭:评审、处理。《后汉书·孝灵帝纪》:“使侍御史行诏狱亭部,理冤枉,原轻系,休囚徒。”

  • 寺舍

    汉朝的官府衙门称寺舍,也称官舍。《后汉书·马援传》:“晓狄道长归守寺舍。”注:“晓,喻也。寺舍,官舍也。狄道,县,今兰州县也。”

  • 东路统军使

    官名。辽朝置,为东路都统军使司长官。

  • 大王

    1、王名。商、周时国君称王,如纣王、幽王、文王、武王等。战国时诸侯国国君称王,如秦王、赵王、魏王、韩王、楚王、齐王等。到秦末楚汉相争时,臣下对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皆称大王。《史记·项羽本纪》:“今沛公

  • 大都南阳真定等处屯田孛兰奚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掌诸地农事。初设年代不详,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 十月,改立为农政院。

  • 1、军队编制单位名,一营即一部,其长官称校尉。《后汉书·百官一·将军》:“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乃分万人为一营,凡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后世多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