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右御卫

右御卫

禁卫军指挥机构。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置,设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统诸鹰扬府府兵,置护军四员,掌副贰将军,寻改武 (虎) 贲郎将,又置武 (虎) 牙郎将六员,又有长史、录事参军,司仓、兵、骑、铠等员,军士名射声。唐初沿置,高祖武德五年 (622) 改名右领军卫。

猜你喜欢

  • 右一护军府副护军

    官名。唐初秦王、齐王府右一护军府次官,置二员,从四品下。

  • 太市令

    官名。南朝梁置,位一班。职掌不详。

  • 委员会

    (1)辛亥革命后仿照西方制度所设的议会中的组织。如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与众议院中均设全院委员会,各种常任委员会和特别委员会。民国二年 (公元1913年) 各省省议会在闭会期间亦设常驻的委员会。

  • 字寄

    清朝“寄信”(“廷寄”)的一种形式。详见“廷寄”。

  • 左右领军府

    军事机关名,隋朝置,各掌十二军籍帐、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只置长史、司马、掾属、录事参军等官。见《隋书·百官志下》,参看“领军府”条。官署名。隋置,各掌十二军籍帐、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惟有长

  • 五诸侯

    指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豹、殷王司马卬。《汉书·高帝纪》二年四月:“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东伐楚。”注:“五诸侯者,谓常山、河南、韩、魏、殷也。此年十月,常山王张耳降,河南王申阳降,韩

  • 正统司

    官署名。西夏仁宗乾祐(1170—1193)年间置。与枢密院分掌军政。

  • 议处

    官制用语。即对有过失的官员交有关部门拟定处罚办法。清制,一般官员均由吏部拟定,如系吏部官员则交都察院拟定处罚办法。其情节轻微者,则称“察议”。清制,管理有过失,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称议处,吏部官员有过失

  • 左右游击率

    武官名。北周置,正职为上士,副职为倅长中士。参见“六率”。

  • 左右赞善

    官名。唐龙朔中改中允为左赞善大夫,中舍人为右赞善大夫,咸亨初复旧。仪凤四年(公元679年)复置,职比谏议大夫。与中允、中舍人同属左右春坊,掌传达太子的命令,讽谕过失,赞襄礼仪,以经书教授诸郡王。员额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