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京户部

南京户部

官署名。明朝南京六部之一。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后,原留南京之户部遂加“南京”二字。洪熙元年(1425)复以南京为京师,去“南京”二字,只称户部。正统六年(1441)再定以北京为京师,留南京之户部仍加“南京”二字,遂为定制。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司务一人,照磨一人。下设十三清吏司,计郎中十三人,员外郎九人,即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福建、江西、陕西、云南各一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革山西、陕西二清吏司员外郎各一人,隆庆(1567—1572)中又革广西、云南二清吏司员外郎各一人。另设主事十七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各二人,余各一人,隆庆三年 (1559) 革广东清吏司主事一人。所辖有宝钞提举司,提举一人; 广积库,承运库,赃罚库,甲、乙、丙、丁、戊五字库,宝钞广惠库,军储仓,各大使一人。长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四仓,各副使一人。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大使一人。隆庆三年革宝钞提举司、军储仓大使。其品秩均与北京同。又设总督粮储一人,以右侍郎加都御史衔充任。因南京为明朝财赋重地,其职掌与北京户部相应,较为重要。

猜你喜欢

  • 府公

    魏晋南北朝时诸公、军府僚佐、属吏对府主的尊称。《晋书·贾谧传》: “果见(贾)充行至一府舍,侍卫甚盛。府公南面坐,声色甚厉。”《北齐书·陈元康传》: “迁司徒府记室参军,尤为府公高昂所信待。”唐、五代

  • 借绯

    官员服制。唐朝官员章服皆依散官品秩而定,四品、五品服绯,佩银鱼袋。唐玄宗开元(713—741)初定制,都督、刺史散官未及五品者,并听著绯佩银鱼,离任则停,谓之借绯。宋朝沿此制。唐制,官员阶官未至五品而

  • 守贰

    郡守及其副职,也指州县长官及其佐官。《文献通考·田赋五》绍兴三年:“诏浙江诸州县帛及折帛钱,并以七月中旬到行在,不足者守贰窜黜。”

  • 绥军将军

    官名。三国蜀置。《三国志·杨仪传》:“(建兴)八年(230),(杨仪)迁长史,加绥军将军。”杂号将军名,三国蜀置,掌征伐、驻守或后勤工作。《三国志·蜀书·杨仪传》:“(建兴)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

  • 郁人

    官名。春秋时周王室设置。《国语·周语上》:“郁人荐鬯。”其职相当于《周礼·春官》之属的郁人,掌管祼器,凡祭祀,宾客行裸礼,把擣煮好的郁金渗和在鬯酒里,装在彝里陈设在行礼的地方。

  • 榷场兼酒使司

    官署名。金朝榷场与酒税相兼者称榷场兼酒使司。管理贸易及酒税。根据课税数额定立官吏人数。长官为酒榷场使,秩从七品。

  • 宰司

    宰相的别称。《三国志·魏书·蒋济传》:“位备宰司。”

  • 赞理

    ①代理(某官),也称摄理。②官名。明朝置于北部边远地区,如辽东、宣府(今宣化)、大同、延绥等处巡抚多兼赞理军务衔。明末崇祯(1648—1644)时所置巡抚兼此衔者,则无边地、内地之分。官名。隋置,即“

  • 明远将军

    参见“十明将军”。

  • 步军都虞候

    官名。即“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