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行太仆寺
官署名。参见“行太仆寺”。
官署名。参见“行太仆寺”。
明清宗人府宗令之别称。以其掌皇九族之属籍,故名。又称“大司戚”。
官名。隋朝十二卫大将军之一,置一员,正三品,与左武候大将军同掌车驾出营卫,分领府兵;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右候卫大将军。
汉代少府所属有采珠玉金银之官,见《汉书·贡禹传》。
官名。辽朝北枢密院官员,为都承旨佐贰官。官名,辽朝置,为北枢密院属官,掌佐都承旨应对。见《辽史·百官志一》,参看“北院都承旨”条。
金代诸路军之一。由尝为盗窃者组成,以充防筑之役。
南宋时低级吏员的组织。其所属成员统称为小使,分为上名、手分、贴司三个等次。县的主吏——典书、押司可保举品行端正不曾犯赃私罪的手分、贴司三两人就编录司习学,遇编录司有阙,由县上报到州,州委派官员进行考试
官名。汉景帝时更名太祝为祠祀,武帝时又更祠祀为庙祀,东汉时复为太祝。详见“太祝令丞”。
官名。唐代三京府、援三京府所置的凤翔等六府、上中下都督府,均置录事,其职掌同“州录事”,其地位低于司录参军或录事参军。
官名。南朝宋诸州置。职同部郡从事。参见该条。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前侍中士佐官。正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