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分巡道

分巡道

官名。即“巡道”。


官名。简称巡道,明清时设置。分巡之名,始于唐代,唐代遣使分道出巡,当时称为分巡某某道。明初,恐府县官贪鄙不法,故于直隶府州县设巡按御史,各按察司所属设试佥事,旋裁撤试佥事,改按察分司为四十一道,这是分巡的开始。后以按察使副使、佥事分巡一定地方,专掌刑名,称为分巡道,常川在外,并有治所。据《明史·职官四》记载,明代十三按察司共设分巡道六十九。其分区与守道的分区有重叠交错,纯属监察分区性质。两京不设按察司,南北二直隶的分巡道分属于邻近按察司官。清初沿明制以按察司副使、佥事所任道员为巡道。自乾隆时定道员为正四品实官后,巡道的职掌与守道所掌出入交错,无甚区别,巡道的辖区与守道也不相重叠,实际上巡道与守道已共同成为分区督察府州的高级地方官。但形式上仍区分之。据《清史稿·职官三》记载,全国共设分巡道七十一。参见“道员”。

猜你喜欢

  • 司勋中大夫、下大夫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司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掌赏赐功勋等事。北周之初,依《周礼》之制置司勋上士一人,中士若干人,隶属于吏部。《通典·职官五》说:“后周吏部有司勋上士一人,掌六勋之赏,以等其功,如古

  • 思悔候

    爵名。十六国后燕段玑被封此爵,见《晋书·慕容盛载记》。

  • 掌印中书

    官名。清朝中书科之职官。乾隆(1736—1795)间置,满州一人充任,从七品。掌缮书诰敕。

  • 升转

    旧称官职的提升与调动。官阶自下而上为升,同级移调为转。官制用语,指官吏的提什和平级调动。官职上调为升,平调为转。

  • 彰愍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

    即“彰愍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 尚书定课郎

    即“定课郎”。

  • 抗威将军

    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更始君臣闻而心忌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

  • 干办皇城司

    官名。北宋置勾当皇城司,以诸司使副使及内侍都知、押班充任,掌宫城禁卫之事。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

  • 小匠师

    “小匠师下大夫”的省称。

  • 左右宫伯中大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宫正掌管王宫的戒令、纠禁;宫伯掌王宫的士庶子。北周综此二职,于天官府置左右宫伯中大夫,正五命。其职掌据《隋书·礼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