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舆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属尚寝局。员二人,从七品。唐朝改正七品。为司舆之佐。协掌舆辇、伞扇之事。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后尽归其职于宦官。
(1) 宫中女官名。见“司舆”。(2)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王府、诸王王府及侯、丞相、检点、指挥的属官,实为轿夫。诸王典舆,分别以王号为称,如典天舆、典东舆、典北舆、典翼舆、典燕舆,侯以下直称侯典舆、相典舆、检典舆、指典舆。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属尚寝局。员二人,从七品。唐朝改正七品。为司舆之佐。协掌舆辇、伞扇之事。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后尽归其职于宦官。
(1) 宫中女官名。见“司舆”。(2)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王府、诸王王府及侯、丞相、检点、指挥的属官,实为轿夫。诸王典舆,分别以王号为称,如典天舆、典东舆、典北舆、典翼舆、典燕舆,侯以下直称侯典舆、相典舆、检典舆、指典舆。
官名。吐蕃官,即大相,置一人,亦号大论。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崇德宫马群饲养蕃息之事。
官署名。简称侍右。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改三班院置,为吏部四选之一,掌自借差、监当至供奉官、军使等武臣铨注之事。设吏部侍郎领右选一员。若命他官兼摄,则称右选侍郎,后又称侍右侍郎。另设郎中、员外
官名。北齐置。见“池薮部”。
官名。宋朝州一级行政长官,以京朝官及閤门祗候以上武臣充任,职掌与知州略同。
官署名。辽朝置,为北面官,总领四帐皇族军马之事。置都详稳、都监、将军等职。官名,辽朝置,掌四帐军马事。其官有:都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其所属机关有:横帐详稳司、孟父帐详稳司、仲父帐详稳司、季父帐详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初置,秘书署属官,亦称“秘书郎”。两晋因之,南朝宋以后多称秘书郎,或亦称此名。《梁书·王份传》: “(王佥)策高第,除长兼秘书郎中。”北魏初称秘书郎,孝文帝太和二
见“印经提举司”。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及军中职官。见“朝上典官”、“军中典官”。官名。太平天国设置。掌煎熬硝磺。分设于朝中与军中,朝中的为天朝典官,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指挥;军中的为各军典官,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监军。
宋朝三馆别称。参见“崇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