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

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

外交部直属机构。民国十四年 (公元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反帝运动迅速展开,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缓和反帝情绪,同意在北京召开关税特别会议。八月二十九月北洋政府公布《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章程》,九月八日正式成立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额定委员十二人,其中外交财政农商交通四部总长、税务处督办、全国烟酒事务署督办为当然委员,另由政府就外交和财政方面有资望的大员中派充六人,临时执政再在其中选派出席关税特别会议的全权代表六人。委员会设秘书长一人,分置总务、会务、议案三处分理各项事务。但由于各国全无诚意,又值直奉战争发生,借口时间关系拖延下来。次年七月十四日重新公布《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组织章程》,扩大编制,分置总务、会务、议案、交际、庶务五处,其余同前。由于北洋政府一再改组,同日重派委员和出席的全权代表。但北洋政府又为解决其财政困难,想迁就各国只加二点五附税的办法,来促成会议的开成,不惜断送人民迫切要求的关税自主。各地人民纷纷反对,广州国民政府也一再发布反对宣言,予以揭露,会议遂无形中停顿。

猜你喜欢

  • 司膳令

    官名。渤海国置,司膳寺长官。

  • 司辰郎

    散官名。金朝置,为司天监散官,二十五阶之第二十五阶,秩从九品下。元沿置,为十四阶之第十四阶,秩从八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司天翰林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九品下,称司辰郎。见《金史

  • 内坊令丞

    官名。北齐于太子家令寺置内坊令及丞,掌知閤内诸事。参见“太子典内”。

  • 都尉官

    官名,即都尉,详“都尉”条。《后汉书·孝桓帝纪》:“秋七月,初置太山、琅邪都尉官。”注:“《汉官仪》曰:秦,郡有尉一人,典兵禁,捕盗贼,景帝更名都尉,建武六年省,唯边郡往往置郡都尉及属国都尉。今二郡寇

  • 田部吏

    官名。战国赵置。掌收田赋租税的官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掌收田租税的官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者

  • 中卫都指挥使

    官名。元置, 见“右卫都指挥使”。

  • 左相

    官名。相传商汤、周成王皆置左、右相。春秋齐景公置为次相,辅佐国政。《史记·齐世家》:“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周赧王六年(前309),秦置丞相,以樗里疾为右相,甘茂为左相。十六国西秦乞伏国

  • 左右备身别将

    参见“左右备身五职”。

  • 司卫上大夫

    官名。北周置。简称“司卫”。侍卫长官,掌东宫卫士,在非常时期亦可统率皇帝宿卫兵马,权任甚重。周武帝北征至云阳宫,患病,召宇文孝伯授以此职,总宿卫兵马事。分置左、右。其下设左、右司卫中大夫、司卫上士、司

  • 都巡检使司

    官署名。金朝置。掌地方治安。中都设东北、西南二司,一在通州,一在良乡。诸州亦设。置都巡检使,正七品; 副使,正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