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库
官库名。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建,掌收储诸路所输常平钱物,凡封桩者皆入储此库,属太府寺。
官库名。宋神宗常愤契丹倔强,慨然有恢复幽燕之志,仿封桩库之制,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建库,名元丰库,初属尚书都省,五年(公元1082年)改制后属太府寺。掌收受诸路诸司常平、坊场等结余封桩钱物。崇宁中建崇宁库,大观中建大观库,其性质与元丰库同。
官库名。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建,掌收储诸路所输常平钱物,凡封桩者皆入储此库,属太府寺。
官库名。宋神宗常愤契丹倔强,慨然有恢复幽燕之志,仿封桩库之制,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建库,名元丰库,初属尚书都省,五年(公元1082年)改制后属太府寺。掌收受诸路诸司常平、坊场等结余封桩钱物。崇宁中建崇宁库,大观中建大观库,其性质与元丰库同。
即上仪同大将军、上仪同三司的简称。
宋制,称监司者为转运、提点刑狱、提举常平诸司。依《职制令》规定,“诸监司每岁分上下半年巡按州县,具平反冤讼,搜访利害及荐举循吏,按劾奸赃以闻。”“诸监司岁以所部州县,量地远近,更互分定,岁终巡遍,提点
官名。周朝置。乐官。掌教国子舞羽吹籥。《礼记·文王世子》: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籥师学戈”。郑玄注:”籥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籥”。《周礼·春官》有“籥师”,“中士四人、府
官名。北魏有典客监,秩从五品;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置主客令。北齐鸿胪寺所属有典客署,置令及丞,所属有京邑萨甫、诸州萨甫。隋沿置,所属有掌客。炀帝曾改称典蕃署,旋复旧。唐制鸿胪寺典客署置令一人,从
即“东平兵马指挥司”。
武官名。金置,属殿前都点检司。秩从五品,员额八人,掌总领亲军。凡宫城诸门禁卫,并行从宿卫之事,均为其所掌。
官名。三国魏置。参见“定科郎”。官名,又名定科郎,三国魏置,为定课曹长官,掌制定律令,考课州郡。详“定科郎”条。
军官名。民国时陆军统领一旅的军官称旅长。在团长之上,师长之下。军官名。北洋政府始置,改清末新军的协为旅,协统领改称旅长,以少将充任。国民党政府沿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明令全国军队废除旅一级
官名。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改左、右拾遗为左、右正言,八品。其后多出居外任,或兼领别司,不专任谏诤之职。仁宗明道元年(1032)置谏院后,非特旨供职者不预规谏之事。神宗元丰 (1078—1085
官名。东汉司隶校尉及州部属吏。司隶校尉所属,每郡国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如案系郡国属吏,奏免守相。秩百石。州部所属职秩同 ·均由所部长官自辟除。官名,东汉置,属司隶校尉,由州自已任命,掌督促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