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士
北洋政府时期学绩试验中道试录取者的称号。见“道试”。
北洋政府时期学绩试验中道试录取者的称号。见“道试”。
唐代铨选制度中一种打破年限制而选拨人才的办法。其科目主要有开元礼、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一史、三史,明习律令等,与科举的科目相同。科目选由吏部主持,应试者必须是有出身或前资官,不限选数。考试合格者即予
官署名。唐朝始置,分为左、右二卫。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至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左、右威卫而置。明朝初定为亲军指挥使司之一,隶侍卫亲军都护府,后改隶前军都督府。掌宿卫。
官名。明置,据《明会典》记载宏治三年(公元1490年)令山东布政使司劝农二参政兼理山东河道。
官名。西周设置,见《尚书·立政》,是管理诸侯和王子、王弟们采邑的官。
即“西绫锦院使”。
官名。北洋政府置,为币制局的长官,见“币制局”。
官名。见“公府墨曹”。
参见“光禄司”。
官名。南诏官,与布燮、久赞同为清平官,犹唐朝宰相,决国事轻重。
官名。明朝设提督织造太监南京一员、苏州一员、杭州一员,掌织造御用衣服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