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五官中郎将

五官中郎将

官名。秦置。西汉隶光禄勋,主中郎,秩比二千石。东汉时,部分侍郎、郎中亦归其统率。职掌宿卫殿门,出充车骑。东汉初年或参与战事; 又协助光禄勋典领郎官选举,有大臣丧事,则奉命持节策赠印绶或东园秘器。东汉末,曹操以曹丕为之,置官属,为丞相副贰。位在魏国诸臣上,僚属有长史、司马、文学、功曹,地位尊崇。或说魏文帝践祚后不置、魏晋以来无,皆非。三国蜀置,或说与魏同,不领郎署。吴仍领郎署。晋沿汉制于光禄勋下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似无郎署,但仍为近侍之官。武帝秦始九年 (273) 省,太康 (280—289) 中又见。东晋穆帝永和元年 (345) 授张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仅为名誉职务,后不复见。


官名,秦官,前汉后汉皆置,俸比二千石,掌五官郎持戟值班,宿卫殿门,出充车骑(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或奉命差遣。《后汉书·邓寇列传》:“朝廷以太后故,遣五官中郎将迎拜骘为大将军。”《后汉书·马援列传》:“建初三年,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汉末曹操以曹丕任五官中郎将,置官属,有长史、司马、文学功曹等,位在诸臣之上,为副丞相。三国时蜀吴皆置,晋沿置。

猜你喜欢

  • 醴泉观使

    宋朝宫观官名。仁宗至和二年(1055)建醴泉观,后置使名,为祠禄官。

  • 京兆府司竹监管勾

    官名。金置,掌薅养竹园采斫之事。设管勾一人,从七品,司吏一人。并有监兵百人,任薅养采斫之役。

  • 中京巡逻使司

    官署名。辽南面官。掌巡捕盗贼。设巡逻使等职。官署名。辽置,主官为中京巡逻使,属南面京官。开泰间耶律古昱曾任此职。

  • 协巡营

    巡警部所属机构。又称协巡队。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十月,以京城冬防紧要,巡捕力量单薄,由巡警部奏请设置。协巡营分驻荒僻地段,夜间巡逻,日间操作、巡防,接受诉讼案件,解送人犯,派遣坛差、道差,

  • 济司局

    官署名。即典设局,唐高祖武德 (618—626) 中置,长官为太子斋郎,太宗贞观元年(627) 改为典设局,长官改为太子典设郎。

  • 牧长

    官名。① 西晋武帝初置,为王国之属官,其职掌不详。南朝宋沿置。②掌放牧之官吏。《史记·货殖列传》: “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夫倮鄙人牧长”。唐朝置,为牧监

  • 良酝署

    官署名。隋朝光禄寺置,有令二员、丞四员,又有掌酝五十员,文帝开皇三年(583)改隶司农寺,十二年复隶光禄寺。唐朝沿置,有令二员、丞二员,掌供五斋、三酒; 凡享太庙,则供郁鬯以实六弊; 进御,则供春暴、

  • 光监钱

    宋代科举考试的报考费。熙宁九年 (公元1076年) 每次参加科场应试,应举者除国子监三舍生外,均须交纳光监钱三贯,始得给牒应试,所收之钱充贡院和期集的费用。

  • 西翼校尉

    官名。北魏置,职掌不详。常文通以南天水太守任此。

  • 总执法官

    官名。清末新陆军职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军一人,正三品,正参领充,简放。掌考查全军法律。唯平时不编军,故不常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