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二千石曹

二千石曹

官署名。① 尚书曹名。西汉成帝时置,设尚书,掌州郡长官奏事,管理地方行政。属尚书令。东汉初沿置,属尚书台,设尚书、郎。后改掌京师治安、辞讼、刑狱等政,亦谓之贼曹。三国罢。②尚书台 (省) 诸郎曹之一。三国魏、西晋置,设郎(郎中)。或说魏属尚书左仆射,西晋属三公尚书。东晋康帝、穆帝以后省。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复置,掌监察京师以外地区非违得失之事,兼典仪注,或说属都官尚书。北齐沿置,属都官尚书。


汉代官署分曹办公,就象今天的机关分处分科一样。二千石曹掌管州刺史郡国守相事,又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辞讼罪过事。《后汉书·百官志》:“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注:“《汉旧仪》曰:亦云主刺史。蔡质《汉仪》曰: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辞讼罪眚事。”二千石曹的长官为二千石曹尚书,俸禄六百石。属官有左丞右丞各一人,左丞掌吏民章报等,右丞掌印绶及笔墨纸砚等用品库;有侍郎六人,负责文书起草;有令史三人,负责抄写。其后,三国魏西晋沿置,但职权缩小。北齐在都官尚书下设二千石曹,掌畿外得失等事。见《通典·职官·尚书》。

猜你喜欢

  • 漕帅

    清朝漕运总督别称。

  • 国学

    ①西周置于王城及诸侯国都之官学,分大学和小学,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其学生,大学以习礼、乐、射、御为主,小学以书、数为主。②泛指京师官学,如南北朝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③“国子学”、“国子监

  • 同判三司使

    官名。见“三司副使”。

  • 内司服奄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掌王后的衣服。北周依《周礼》置内司服奄中士,正二命;内司服奄下士,正一命。属天官府司内上士。

  • 教务提调

    官名。清末各学堂负责教务之职官,又名教务长。光绪二十七年(1901)后在全国各类中等、高等新式学堂及大学堂普遍设置。掌审量教法、修饰学规,稽察教员勤惰,考验学员优劣。有实施教学之责,约束学生之权。凡学

  • 司农寺卿

    官名。即“司农卿”。官名。汉有大司农,至南朝梁陈与北魏始称司农卿,北齐称司农寺卿,为司农寺的长官,历代沿置。唐制司务寺卿一人,从三品上,总领本寺所属诸监与诸司,监督出纳。明代废。

  • 户部右曹侍郎

    官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专领户部右曹之事。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令户部侍郎二员通治左、右曹,遂罢。

  • 右直史

    官名。明建文 (1399—1402) 中于各郡王府置,一人,具体职掌不详。永乐 (1403—1424) 初罢。

  • 玉清昭应宫都监

    宫观官名。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始置,以入内内侍省押班充任。

  • 大理院详谳处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奏准仿从前刑部律例馆的体制设立,属大理院。专掌复判外省死刑案件。设总核与分核掌理其事。均由大理院各庭熟悉案例的推事中选派。